紅干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摘要

東風鎮以產業富民強鎮為核心,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了紅幹椒產、供、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成為助農增收的金鑰匙。

概況

東風鎮位於開魯縣東23公里處,集通鐵路、國道303線橫貫全境,交通便利,是開魯縣的東大門、門戶鎮、重點城鎮。素有“中國紅幹椒之鄉”、自治區級“宜居小鎮”的美譽。東風鎮特色資源主要以自然農業景觀為主,土地類型主要以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為主。其歷史景觀資源主要是遼代墓群。

鎮域面積271.00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21000人。2016年,鎮GDP為5.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3萬元。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特色

01

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專業市場平臺助推產業高效發展

發展東鳳鎮的紅辣椒產業,建立紅幹椒專業市場,集收購倉儲、冷凍保鮮、電子交易、產品展示、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檢測檢驗、洽談辦公、餐飲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實現紅幹椒產、供、加、銷一體化產業化經營。

建立“智慧農業”體系

建設特色產品溯源示範基地,建設智慧養殖系統、智慧監管系統。

提升產業配套服務

建設公共服務區、綠色農副產品加工區、冷藏儲運區、創業培訓及生活服務區。項目建成後可容納51箇中小型企業入園生產經營,具有連續孵化小企業成長的功能。通過為入駐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代辦行政審批手續、優先保障基礎設施供給、提供相關就業扶持政策、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等促進產業發展。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2

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土地利用情況

完善規劃體系、開發建設制度,明晰土地存儲,用地規劃與開發建設項目規劃結合;推進土地流轉,完善投融資體系,明確農村產權制度;特色產業助推城鎮建設。以產業帶城建,全面實施鎮村建設工程,加大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綜合環境整治

開展小城鎮建設以來,通過市場化融資、PPP模式等,實施了總投資6.3億元的多項重點工程,全面完成了城鎮建設規劃、房屋徵收、商業回遷樓的建設等工作。

以“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為切入點,改善鎮村環境。,實施以道路交通網建設為重點,配齊水、電、排水、綠化、亮化、垃圾處理、衛生廁所等設施的工程。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3

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積極推動剪紙、太平鼓、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培育人們熱愛家鄉、自強不息的信心,成為推動小城鎮發展的動力和文化底蘊。建設文化活動中心,舉辦文化活動。

04

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在基礎設施方面,完成鎮區雨水排放、汙水處理工程、集中供熱、供水等項目,新建汙水處理廠一座。

在道路交通設施方面,新增太陽能路燈,進一步完成道路硬化,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集中垃圾處理項目,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的管理方式。

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建設集醫療、教育、文化等功能為一體的村民之家;對東風、春益合等11個村村部進行了維修 。完善鎮村教育設施、醫療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商業設施、文體設施。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機制體制探索

規劃建設管理創新

規劃優先。完善村鎮總體規劃,促進規劃與專項規劃銜接,有效推進項目落地,鼓勵共享設施建設,完善設施體系網絡。推進村屯整治完善工作。致力於美麗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村屯環境衛生管理辦法,明確鎮村建設項目長效管理辦法,鞏固建設。在推進城鎮各項規劃工作同時,成立多部門組成的小組,有效推進城鎮建設進程。

社會管理服務創新

加強村級管理工作。推行 “532”民主決策監督管理機制和各項鎮村管理制度,各項事務在監督中透明。“以服務促管理”大力推進規範化社區建設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鎮容鎮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政設施等管理長效機制;落實鎮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實施“一包一僱一管一負責”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村村設立了環境衛生管理崗位。提升服務水平,為企業發展創造優良條件。各涉企部門要從政策、資金、科技、法律、用工等五個方面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創新社會治安管控工作。完善治安防範設施建設。構建起立體式技防管控網絡。

經濟發展模式創新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積極融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金融企業涉農貸款產品進行梳理彙總,積極宣傳金融扶貧產品。推進產業項目落地,小城鎮設施建設。加大政策引導,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和土地優惠政策。

發展目標

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堅持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產業化富民的發展方略,加快推進城鎮化、工業化、產業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構建和諧富裕文明的新東風。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近期工作

繼續抓好特色產業發展,走商貿活鎮、產業化富民的發展之路,加快推進城鎮化、產業化進程。

產業培育上,建設紅幹椒標準化溯源基地2萬畝,輻射帶動7萬畝;建設香瓜標準化溯源基地1萬畝,輻射帶動2萬畝。發展以合作社、養殖場等形式的畜牧產業。

環境整治上,以精品工程為依託,重點抓好恢復造林工作。同時完成村屯綠化和三北防護林的補植補造工作。

文化傳承上,重點做好非物質文化普查,將解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基本生活問題放在首位。

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政策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

通遼市政府辦公廳《加快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方案》

《通遼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2016年農村牧區創新性、突破性工作實施方案》

紅幹椒小鎮:內蒙古東風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