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由于皇太极死的太突然,生前未指定皇位继承人,按旧制应由八王共举“贤者",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肃亲王豪格为长子,当时34岁,颇有战功,手握重兵,实力很强,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而其他儿子年龄尚小,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地位,毫无竞争能力,如以兄终弟及的方式那么一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的多尔衮是不二人选,所以当时最有能力继承皇位的是豪格和多尔衮。而结果偏偏是没有战功,没有实力的第九子福临继承了皇位,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而福临能够继承大统恰恰因为豪格和多尔衮的实力相当且互不相让,当然也少不了有人推波助澜。而这个推波助澜的人就是几次力挽狂澜,救大清于危难之中的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顺治登基时只是个6岁的孩子,而孝庄太后是一个30余岁的寡妇,她又如何牵制住多尔衮,让多尔衮支持自己,撑起大清的一片天呢?从多尔衮的称谓的改变上是否另有隐情呢,顺治元年,称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称“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称“皇父摄政王",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顺治为何要称多尔衮皇父,当时多尔衮大权在握,而且礼仪排场上也向皇帝看齐,凡一切事务,也不再谦恭请示,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就是太上皇,而刚刚继位的顺治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力远不能与多尔衮抗衡,为了不让多尔衮生异心,孝庄太后只好对其百依百顺,因此民间传闻孝庄太后曾下嫁多尔衮,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至于是主动自愿,还是被逼迫,其实都是不重要的,这本就是一桩政治婚姻,因为,孝庄太后只要达到政治上的平衡,保住福临的皇位就达到了目的,事实上她也确实做到了。

顺治帝称多尔衮从“叔父”再到“皇父”,有何不可告人的隐情​顺治七年,在多尔衮病死的第二年,朝廷历数他种种罪行,其中就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和“亲到皇宫内院”两大罪状,并掘墓,鞭尸,削头示众。而这里面是否也有孝庄旨意呢?如果有又说明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