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得几清明?

人生能得几清明?

人生能得几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辰月”的开始。《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故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传统的节气,咱们现在过的“清明节”其实是“清明、上巳、寒食”这三个节日的“三合一”版本。

上巳,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知道,古代是用干支纪日的。所以哪一天是什么干支都记得很牢,就像我们现在记得哪一天是星期几一样。逢到上巳日,大家都要到流水边上去,用三月桃花水洗涤,把身上的晦气洗掉。

人生能得几清明?

古代有一部解说《诗经》的书,叫《韩诗外传》,据那上面说,这种风俗是从春秋时代的郑国流传开来的。郑国人每逢上巳,都在溱(zhēn)水(在今河南密县,流向东南同消水会合)、洧(wěi)水(在河南新郑)边去“祓禊”(fú xì)。祓(fú),是除掉的意思;禊,是清洁的底思。祓禊就是用水洗去污垢和灾晦。古代人认为用水来可以消除疾病灾祸,甚至王家都任命着专门念咒泼水替人消病除灾的女巫,这是“五经”之一的《周礼》里也记载的。

溱洧两条河边,原是郑国青年男女约会求爱的地方,所以上巳祓禊,事实上也是青年人寻欢作乐的机会。这风俗从郑国逐渐流行到各地,到处都能见到人们在流水边祓禊。也就是说,上巳节在水边游春,已经不再是为了除病消灾,顶多也不过在水边洗一洗。《论语》上也记载着“暮春浴乎沂”的话,说是孔子的学生三月里在沂水边洗澡,吹着风回来,挺愉快的,似乎也不是为了辟邪除灾。孔子的学生都是四方的贤人,鲁国人占大多数,而且都是男人,当然不会像郑国青年男女似地去谈情说爱。更何况他们的老师孔圣人是批判过“《郑风》淫”的,《郑风》就是郑国的民歌,这里面就有不少是爱情歌,唱唱爱情歌尚且还要遭到孔子的指斥,真的做起来孔子自然更反对,所以学生们也不敢这样自由越轨。

人生能得几清明?

这就是说,上巳祓禊这件事到后来是有名无实了。但上巳在流水边集体游春这件事却传了下来,算是一件韵事。

但是,三月上旬不一定能挨到一个巳日,因为子丑寅卯…………等支数是十二个,一旬只有十天,过几年总会有一年的三月上旬没有巳日,也就是说,那一年岂不是没有上巳了么?事情是死的,人的头脑是活的,于是人们就把上巳的活动渐渐固定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来做。把三月初三“假定”上巳后,上巳更是名不副实了。所以杜甫的诗篇“《丽人行》开头两句是“三月三日天气清,长安水边多丽人”,不说是“三月上巳天气清”,算是真实写照了。

所以说,讲三月三日是上巳并不全对,就是这个道理。把上巳定死在三月三日,据《宋书》的记载,从三国时代起就已经这样了。因此王羲之的《兰亭序》,也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暮春就是三月;初,是指的初三;修禊事,就是说按照古代的风俗干祓禊这件事。

可是事实上,他文章里哪里有一句提到什么消灾除病的仪式,连用水洗一洗都没有讲,不过是干了一阵“曲水流觞”——也就是大家坐在弯弯曲曲的水边,把酒杯顺着流水淌下去,轮到谁谁就喝酒赋诗罢了。

人生能得几清明?

王羲之是东晋人,事实上这个节日的原意,早在西晋之初就不大有人知道。《续齐谐记》这本书里记载: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有一次曾经询问尚书郎挚虞关于上巳节的起因,挚虞回答道:“东汉章帝年间,平原人徐肇的妻子,连接几年三月初一生了三个女儿,都在初三那天死掉了,当地人认为是怪事,认为一定是这个日子有邪,大家便在这天到水边去洗涤去邪,风气就是这样传开来的。”晋武帝听后道:“这样说来,这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旁边另外一个尚书郎束皙奏道:“挚虞年轻无知,他怎么知道来历。这个风俗最早起源于周公当年建造洛阳王城,在水边泛杯饮酒。”晋武帝听了很高兴,便赏赐束皙黄金五十斤,并且把挚虞降职为县令。挚虞是西晋有名的学者,他大概不至于这样无知,而且,束皙的说法和古代所说的“祓禊”并无关系,也不见得可靠。但由此可知,当时知道这个节日来源的人也已经不多了。

总而言之,从晋朝起,上巳祓禊已经徒有虚名,纯粹变成了春游。一直到唐朝,长安人还挺重视这个节日,纷纷在三月三日到曲江池边游春。唐朝以后,清明节扫墓的风俗盛起来了,男女老少都借着扫墓的机会“踏青”。这样,上巳游春的风俗就被清明踏青取而代之,这个节日在全民范围内被慢慢忘却,只有少数文人,还在诗文里写到上巳。正如正月初七是人日一样,普通人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了。

清明节前一天,有些地方是前两天,按照古代的风俗,要禁止烟火,所以叫‘寒食’;也有叫‘禁烟节”和‘熟食节’的。那意思是,头两天就准备好熟食,过这个节时就不动烟火,专吃现成的熟食。

人生能得几清明?

咱们过去是农业国,很多节令风俗的起源,都同农业生产有关。比如有些地方的平原和丘陵地带,过去在元宵节前后有一个叫“烧野火’的。风俗。农村人民一边点火烧野草,一边唱歌,青年们一边野烧,一边彼此打趣耍闹,气氛热烈。这风俗就是为了春耕前积草灰肥料起的因,同时,烧草还可以把过冬的害虫烧死,也有利于防止虫害。寒食节禁烟火,正是为了提醒人防止山林火灾的意思。

《周礼》和《礼记·月令》这两种古代经书里都记载着禁烟火的制度。但是一般人的说法,却把寒食节的起源,归在晋文公时期一个叫介之推的大臣的故事上。

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献公,宠爱他的妃子骊姬,要把君位传给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把太子申生逼得自杀。申生的兄弟重耳,也就是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逃到了外国,辗转流浪了十九年,才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中,历尽了千辛万苦,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有的吃不起苦头,认为前途渺茫,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不顾危难艰苦,追随他一直到回国复位为止。其中有一个便是介之推。他冒险忍苦,救护晋文公,甚至在晋文公绝粮饥饿时把自己身上的肉割给晋文公吃,功劳很大。

晋文公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赏了官职,单单没有封赏介之推。晋国人民对晋文公的不公平表示不满,编了一首歌谣,替介之推叫冤。歌谣传到了晋文公耳朵里,他一面看到群众有意见,一面也想念介之推的功劳,便召唤他,要封他做官。介之推和他母亲商量,究竟要不要做官。商量结果,觉得还是不要贪图富贵的好,于是,就隐居到现在山西介休的绵田山里。晋文公几次派人去找他,他都避而不出。晋文公却硬要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心想,火烧到你身边你总要逃出来吧!哪晓得介之推是硬脾气,宁可烧死,也不肯下山,终于被森林的熊熊烈火烧死在绵田山上,死的时候正是清明节前一天。

晋国人可怜他的遭遇,尊敬他为人的品德,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招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现在清明节家家门口还有插柳条的风俗,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能得几清明?

古时父母死后,在坟墓边搭一间草舍,孝子在草舍里守丧,叫做“守庐”,按古礼要守三年。这种礼法当然只是士大夫阶级遵守,平民百姓守三年丧,生活谁给他供应?古代的迷信,认为人死了灵魂应该回家享子孙的香烟血食--“血食”就是牛羊冢等的肉食,只有无家可归或断子绝孙的孤魂野鬼,才漂流在野地里,所以不到坟前去祭祀。

坟前祭祀,只要在新葬时才有,那是吊奠新死的人的礼数。有名的故事是东汉名士徐孺子祭郭林宗的母亲,郭母死后,徐孺从远地赶来,预先煮了一只鸡,用丝绵浸透了酒,

到坟前用杯把浸过酒的丝绵用水稀释出酒浆,哭祭罢而去。这故事被传为佳话,《后汉书》里亦有记载。

另外一种祭墓的情况,便是恰巧经过亲友的慕地时,顺便去瞻视拜祭。有名的故事是三国时代曹操经过太尉桥玄的墓,桥玄是曹操的旧交,他杀了牛去坟前致祭,还写了一篇著名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文章里说到,当年桥玄曾对他开玩笑,死后曹操如果经过墓地不祭他,车子经过后三步,肚子痛不要怪他。这篇祭文用两人生前的戏谑来表示自己和死者的亲呢感情,十分真切动人。

这些墓祭的故事都和清明扫墓是两码事,清明家家扫墓是唐朝以后才流行起来的风俗。有了清明扫蓦的风俗,人们便将祭祀祖先的供品在坟前野餐,正合上“寒食”的习惯。同时,人们还将一种有香味的青艾,用石灰酶制后洗净捣碎,和上米粉与糖,蒸成艾团子,也有里面装馅儿的。这东西后来成了清明节特有的食品。

人生能得几清明?

清明时节本来就是寒暖适宜、花香鸟语的旅游季节,加上男女老幼都去扫墓,于是兴起了清明节“踏青”的风俗。不知是扫墓推动了踏青呢,还是踏青推动了扫墓,可能是互相促进。总之,宋代以后,清明踏青的风俗已很盛行。话本子里不少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都是在清明游春时彼此遇见才发生的。

那时起,清明就成了和元宵、中秋等佳节同等重要的节令。有一句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的俗话,形容清明节游人的热闹,同元宵灯市一样。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诗:“人生能得几清明?”可见那时人们对清明节何等重视。

人生能得几清明?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创作的科学著作,该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40种文字,累计销售量达2500万册,成为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著作。

全书十二章,讲的全都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阐述。

公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时间简史”,赠送《时间简史》插图扫描版PDF

人生能得几清明?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人类为何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公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人类简史”,赠送《人类简史》插图扫描版PDF

人生能得几清明?

《未来简史》是由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尤瓦尔·赫拉利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表达出惊人的预测:“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未来,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新物种,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公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未来简史”,赠送《未来简史》插图扫描版PDF

(电子书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推荐购买正版纸质书籍。)

- END -

{ 推荐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