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活着时叛乱不足为惧,死后叛乱却势如破竹?

做一只幸福的喵


为什么会这样子,只能说“胡亥”的集权,威信和威望都不如秦始皇,甚至相差太远太远。

秦始皇携一统六国之势成为天下君主,他的威信在可谓是当时第一。但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刚刚一统的天下而言,此刻的天下第一代战国末年枭雄尚在、第二代后继望族也依旧保持着非常高的声望。所以秦皇室要能震住这些人,秦始皇的接班人就必须得有非凡的才能,而胡亥显然不是。

胡亥的即位之后先是把自己三十多位兄弟姐妹全部杀光,接着又杀了名声最好的扶苏以及开国大将蒙恬,这就使得满朝人心惶惶。作为帝王,胡亥处死能够威胁自己帝位的人固然不算错,但是在那个六国望族都还在的时候就这么干,就落得了“暴行”的名声。对于要起义的人来说,他们只需要把胡亥的缺德事拿出来说一说,立马就可以重新燃起六国民众的恨意。

换句话说,秦二世本应该实行仁政,让六国百姓觉得秦国时期能比在六国生活更好,这样才不会造反。可胡亥的行径大家有目共睹,自然就给了有心造反的人更好的利用机会。

说道这里,我们要明白,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每天都有无数人觊觎着那个最高的权力位置,他们每时每刻都会紧盯着民意,只要一旦发现百姓到了可以利用的时候,就会发起叛变。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两个朝代,一个是秦末,一个就是隋末,因为前朝都有名门望族留下。直到科举制度的改变,这个情况才改变。

最后啰嗦一句就是,其实秦国当初完全有能力镇压起义。也就是说清末的起义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严重,作为秦军主帅的章邯一路百战百胜,如切瓜一般就把魏、赵、项楚、张楚的势力给灭了,只是后来因为赵高权倾朝野,并且有意加害章邯,导致章邯率领秦军所有精锐叛变项楚,才导致秦国灭亡的。

毕竟本来是带着全国的希望和兵力去镇压起义的人,反而投靠给了起义者,也是件奇葩的事。


三观粉碎机


这个问题隐含着这样一个印象:秦始皇时无人敢叛乱,死后为何纷纷反叛。但这个印象是错误的:秦始皇时期同样都有反叛,只是规模不大,影响力也小而已;胡亥时期的反叛主要是集中在楚国东部和齐国两个地方而已,其他地方如楚国西部、楚国中部、赵国、魏国、韩国、燕国等都没有出现主动式叛乱。

因此,事实是:秦始皇时期并非没有叛乱,只是影响不大而已;胡亥时期并非到处叛乱,除了楚国东部和齐国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主动叛乱。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史记》所记载的叛乱:

1、博狼沙刺杀: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2、兰池刺杀: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这两次刺杀都是小规模的刺杀秦始皇记录。但从秦始皇所刻石碑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反叛势力的涌动: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从秦始皇的2次刺杀和巡游所刻碑文内容来看,秦始皇时期的反叛势力也有,只是影响力非常的少,很快被秦始皇处置扑灭。


胡亥时期的反叛,基本上都集中在楚国东部和齐国地区。陈胜起义是在楚国东部,刘邦、项羽等人都是楚地之人,田儋等田氏在齐地的反叛等。赵国、魏国、燕国、韩国等都是在陈胜的张楚和项氏的楚国支持下成立的,这些地方并没有爆发起兵或者主动背叛胡亥。


历史哨声


虽然秦始皇被儒家黑的很厉害,但今天来看,肯定是一代明君雄主,而且识人善任,量才使用,他活着的时候,即使赵高也不敢胡来,李斯也规规矩矩做好他份内事,蒙恬赵陀分镇北南,六国旧族不敢炸刺。

很明显,赵高、李斯都是有才无德之流,始皇帝在一天,就能镇着他们,让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但赵高做为胡亥最信任的人,他是应该知道胡亥的禀性为人的,他也自信能控制住胡亥,所以始皇帝一死,他就开始兴风作浪,与李斯合谋,改遗诏杀扶苏拥胡亥,逼蒙恬自尽,开启大秦帝国崩溃的第一步。

李斯为相,还是合格的,但私心重,没有一个明君在上压着,他会乱来,可他斗不过赵高,身死族灭。

大秦这座大厦的栋梁是秦始皇及他制定的制度,几根柱子是以李斯为首的行政,以蒙恬等为首的军事,以秦军功勋贵为首的利益集团等,结果主梁没了,几根柱子被被拆了,新当家的在胡来,大厦内一家的人在人人自危,强拉进来的人各有心思,眼看着柱梁没了,大厦将倾,这时候里面的人要干什么?抢一把赶快跑啊!

所以说,秦始皇在时,各级政府、官员的执行力那效率是极高的,即使有人有异心,但以始皇帝的威望、阅历、经验、能力和手段,也翻不起多大浪花,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如果在那时敢闹事,纯是找死!但秦始皇死后,以李斯为代表的行政、以蒙恬为代表的军队、以秦诸公子为代表的贵族,被胡亥赵高乱砍乱杀的七零八落,政府和军队的执行力反应能力下降了不知多少,所以陈胜吴广登高一呼,遍地烽火就不奇怪了。

就是章邯在前方打仗,后方还一个劲扯后腿,甚至要杀他,有人说赵高不是奸臣,而是越王勾践一样的人,含恨忍辱只是为了报赵国灭国之仇,亦为有理!


余笑宁



秦始皇能够横扫六合,有他的先辈们的积淀的功劳,但是也跟他雄才大略、奋发有为有绝对关系。要知道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壮举都是在他接掌大秦后,在他的恢宏气魄下完成的。


有着强大军队的六国都被他一个一个给收拾了,还怕你几个反叛分子?像这样气吞山河的帝君,你要跟他玩反叛,他就是杀鸡用牛刀,有多少灭多少,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可惜的是,他死的太过突然了,没有做出合理的政治安排,让毫无政治经验享受了大秦权力的胡亥抢了帝位,胡亥平日只看到秦始皇当皇帝的风采和威武,哪里知道当皇帝还要殚精竭虑的思考治国之策?


于是胡亥成天陷入美色醉乡之中,让阉货赵高为所欲为,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良政一个不出,暴政却层出不穷,逼的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在赵高的淫威乱政之下,秦国昔日人才济济的局面已经不再,军心士气也一落千丈,到陈胜吴广起义时,一帮毫无军事经验的泥腿子就成了燎原之势。


那个时候,秦军能用的人只剩名不见经传的章邯了。虽然章邯不负众望,平定了农民起义,但是被灭的六国残余势力却从中看到了秦国的脆弱,起了反叛之心,在这六国势力的合力摧毁下,秦朝再也支撑不住而烟消云散了。

所以设若嬴政晚死几年,传位于主张德政的公子扶苏,稳定经营一代,有可能也是一个几百年的江山。


谢金澎


大秦灭亡的转折在于章邯带着20万秦军投降。这20万大军是秦国的精锐与主力。从此天下大势开始易位,之前秦国军事上的失利都不是致命的。章邯为什么投降呢?不是因为打败了被俘虏或者被包围,是在于后退无路,政府被赵高把持,不管打赢了打输了都是朝不保夕,所以投降。

秦始皇在的时候,任贤举能,不管输赢,秦始皇都不会滥杀无辜,而是奖罚分明。当年李信兵败出国,始皇帝并没有怎么惩罚,后来依旧让他领兵出征。所以,章邯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自然就没有后顾之忧,孰胜孰负尚未可知。

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不管是战略战术,还是政治手腕,早就炉火纯青,刘邦项羽之辈,也是很向往的,试问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又有谁敢反?

始皇帝在的时候,事必躬亲,天下大治,凡事依法而行,自然天下百姓都是心服口服的,既然如此何必造反呢?

之所以是千古一帝,那必然不是吹出来的。


知之先生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打下的江山,他知道叛乱要越早平越好,所以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不是没叛乱,而是叛乱还没成气候就被掐死了。胡亥不懂啊,胡亥只懂享受生活啊,赵高更是只懂得弄权啊,他们两都不知道天下刚定出现叛乱的危害性,都不管叛乱的啊,唯一一个知道该管的李斯被挤出权利中心后给搞死了。


眼淚旳味道


秦始皇灭六国,中国出现大一统,统一度量衡,修万里长城等,其威望以及地位无人能比,在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中央集权,稳定边境,开国之君往往是沾着血打下基业,而胡亥首先其君位来得不正,得位之后,没有功绩而大肆杀戮,其身边又聚赵高小人保持朝政,上下不通,忠臣被杀,民心丧失,怨声载道,终日被赵高玩弄,外忧内患,将相不和,章邯派司马离三次求见被拒,被迫投降,使秦国顿时土崩瓦解。归根结底是胡亥驭人之术以及政治手段太差,如明朝朱元璋以及朱允炆,亲小人,远贤人。


L-le324


1.秦始皇灭六国而称皇帝,军事力量十分强大,手握百万雄兵,收天下利器铸为十二金人,有谁敢反?威严。

2.战乱刚平,天下都希望能和平安定

3.始皇的残暴无度激起民愤,但由民愤转化为抗争需要一定时间。同样的,起义军的建立也需要一定时间,何况那时还没有农民起义的先例。虽然也有小部分叛乱,但在嬴政眼里,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4.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胡亥比嬴政更残暴,所以激起的民愤更大。


WC还不让起名了


士族和世袭贵族势力还是太强,这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国家思想,这些人有时候连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如同明朝和宋朝时期一样皇帝被这些人拿捏最后被灭国,秦始皇活的时候用的是国家法律将这些人打压下去后来他死了这些人就拿秦国严厉的制度说事,并且社会舆论权在士大夫手中


装妃2


任何一场叛乱,都不是不足为惧的,始皇功高,天下一统,威势无双。

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乱世,他是始料不及的,没有前科,好在他对于军队有着绝对的把控能力,赳赳老秦也是强绝天下的存在。

本来人心思定的大秦,在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中,同样困苦求存的天下人,都有了一个新的宣泄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