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肇嘉浜、洋涇浜……上海曾經的這些河道如今在哪?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是個典型的依水興市、治水興利、借水發展的河口海岸城市。上海簡稱“滬”,也源自於水。沒有密如蛛網的河道,就沒有上海的興盛與發展;沒有水,上海也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今天就來看看上海部分河道的歷史。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504年《上海志》中的“上海縣地理圖”。

老城廂的小橋流水

上海縣城瀕臨黃浦江,河浜密佈,素有“有舟無車澤國”之稱。主要河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陸家浜、侯家浜、中心河等。據嘉慶《上海縣誌》卷首《古上海鎮市舶司圖》,城廂一帶在宋末有近30座橋。至清代已達56座橋,其中有跨肇嘉浜的關橋、龍德橋、郎家橋、曼笠橋、阜民橋(縣橋)、虹橋、斜橋等,跨方浜的十六鋪橋、學士橋、益慶橋、長生橋、館驛橋等,跨薛家浜的青龍金帶橋、小普陀橋、小閘橋等,跨陸家浜的萬寧橋、海潮寺橋、平道橋等,跨侯家浜的福佑橋、安仁橋、香花橋等,跨中心河的中心河橋、西倉橋等。由於河浜提供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沿河不少橋附近成為居民點乃至集市。隨著縣城人口增加,河岸民宅日益密集、擴展,沿河船埠林立,商號櫛比,形成江南水鄉格局。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884年上海老地圖中老城廂內各處重要河道、巷弄和橋樑

明清時老城廂的城市景觀有兩個主體:一為河浜,其大者可行船,小者服務於居民生活;二為巷弄,曲折而狹窄,主要供人行走。觀察現存的清末時期老城廂地圖,都可以看到圖中巷弄錯雜曲折,與縱橫交織的河浜互為依託。這些巷弄從形態和走向上也與河浜相輔相成。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清末年間拍攝的上海城外某處河道及民居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20世紀初,上海城內一處臨水而建的貨棧

肇嘉浜興衰

說到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和蘇州河自然是順理成章。而在上海市區曾經也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浜,貫穿東西,這就是肇嘉浜。19世紀中葉,它是一條碧波盪漾、岸柳成行的通航河道。東起朝宗門(今大東門) ,從郎家橋入水門,引黃浦江水橫貫上海縣城,西出儀鳳門(今老西門)水門南下,流至斜橋、羅家灣(又稱盧家灣,原盧灣區名稱之由來)直奔徐家彙的蒲匯塘。長約5公里,寬約30米,深3~4米。肇嘉浜與蒲匯塘交匯處稱蒲肇河(大致為現今漕溪北路走向)。向西可通航至七寶,遠接松江,進而聯通太湖水系。上海縣城內及周邊的許多商貿活動以及貨物集散都要通過肇嘉浜,物流通商意義重大。

1914年,肇嘉浜及其沿岸地區開始了史上最大變遷。工廠、商戶以及居民開始大量聚集,市井的繁榮也帶來市政管理問題。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接排入肇嘉浜。建築、生活垃圾也都傾倒浜內。日積月累,河道逐漸淤淺,水質惡化。至20世紀30年代,僅能勉強通航小船。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分別為20世紀早期、20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的肇嘉浜影像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20世紀30年代的肇嘉浜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937年的徐家彙路。圖中可見肇嘉浜幾近乾涸。路上可見一輛公交車,推測為法商運營的二十三路,從斜橋至徐家彙。肇嘉浜北側道路為徐家彙路,南側道路為斜徐路,20世紀50年代填浜築路後,兩條路的大部分成為肇嘉浜路的路面,只留東端一小段還保留原名。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948年拍攝的肇嘉浜及大木橋

肇嘉浜上的部分橋樑

橋樑名稱

位置

建造年代

材質

拆除年代

天鑰橋

肇嘉浜路天鑰橋路口

1905年

1954年

東廟橋

肇嘉浜路東安路口

不詳

不詳

1954年

謹記橋(西廟橋)

肇嘉浜路宛平路口

1908年

1954年

大木橋

肇嘉浜路大木橋路口

1913年

木、石

1954年

楓林橋(豐林橋)

肇嘉浜路楓林路

1920年

1954年

萬生木橋

肇周路萬生路口

清同治年間

1908年

萬生橋

肇周路萬生路口

清同治年間

石拱

1908年

井亭橋

肇周路合肥路口

清同治年間

石拱

1908年

吳家石橋

肇周路建國路口

清同治年間

1908年

斜橋

徐家彙路陸家浜路口

明弘治年間

1926年

局門橋

徐家彙路局門路處

1915年

不詳

1930年

新橋

徐家彙路蒙自路口

1915年

不詳

1930年

魯班橋

徐家彙路魯班路口

1915年

不詳

1930年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937年拍攝的肇嘉浜及一座橋樑

此後又由於截流築路等原因,原本為活水涇流的肇嘉浜實際上已經成為斷頭死水浜,沿岸環境及水質進一步惡化。至1947年,兩岸有棚戶2000餘戶、居民約8000人,成為舊上海最大的水畔棚戶區。事實上,從19世紀後期開始,隨著租界的擴張以及城市化的進程,上海地區許多河道與肇嘉浜都有著類似的的命運。

疏浚,治標難治本

由於上海地區位於太湖碟形窪地的邊緣,地勢高亢,同時又地處太湖瀉水通道尾間的感潮區內,排水不暢和潮汐型泥沙淤積的雙重影響,使該地區的河道浚治自古以來就是水利工程的核心問題。雖然歷代政府勤加疏浚,但屢浚屢淤,河道淤淺始終無法根本解決。對上海老城廂而言,除上述自然原因外,由於城鎮人口集中,商業發達,人為汙染和侵佔河道的現象也很嚴重,從而使城內的水環境變得更加脆弱 。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20世紀20年代,上海城中某處河道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清末的洋涇浜。兩岸各式中西建築鱗次櫛比,水道中航路繁忙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這幅圖中的洋涇浜已幾近乾涸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清末年間的上海護城河及大境閣

填浜築路 城市變遷

對比老城廂城市化初期填洪築路與租界早期河道改造的過程和動因,二者雖然動因不同,但確有異曲同工之處。選擇條件已成熟的填浜築路 ,加快了老城廂近代化進程的步伐。以下這些名字絕大部分對於現今的上海人是非常陌生的,但其實它們就是我們現今每日行走其中的道路前身,斗轉星移,水陸鉅變。

肇嘉浜——白渡路、復興東路、肇周路、肇嘉浜路

洋涇浜——延安東路

周涇(泥城浜)——西藏中路、西藏南路

護城河(城壕)——人民路、中華路

黑橋浜——福佑路

方浜——方浜中路、東門路

南長浜——復興中路

北長浜——金陵中路、延安中路

打鐵浜——重慶中路、重慶南路、太倉路、順昌路、自忠路

馬義涇——南昌路、雁蕩路、重慶南路

東漊浦——瑞金二路西側街坊

趙家浜——瑞金一路長樂路西北

沈家浜、張家浜——局門路至肇嘉浜路

小浜灣——進賢路至鉅鹿路

東蘆浦——石門一路(部分)

西蘆浦——鎮寧路(部分)

寺浜——大田路

陳家浜——成都路(部分)

閘港——吳江路

姚家浜——新閘路

柳營港——柳營路

穿洪浜(川虹浜)——天目路、海寧路

下海浦——海門路

高塘浜——長陽路

…….

還有許多路名和地名至今仍舊保留著“浜”“涇”“河”“港”等的後綴,這也是一種對歷史的延續。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上海舊縣城水道示意圖。圖中還標出了原有橋樑的位置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1914年,老城廂填護城河、拆城牆、築中華路的影像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原靜安區歷史河道示意圖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徐彙區歷史河道示意圖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虹口區歷史河道及橋樑示意圖

資料:市地方誌辦公室@方誌上海

「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