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中的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共鳴腔體,聲音位置等

演唱特點

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

我國早在唐代的《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說法,此言道出了呼吸和氣息的運用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常用的呼吸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聲樂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片面性,因而美聲、民族唱法等傳統唱法多主張胸腹聯合呼吸法。而對於流行唱法而言,單一的限定使用哪種呼吸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對於流行唱法來說,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呼吸量的大小,而是呼吸系統的靈活性,也就是要保持呼吸器官的興奮狀態並充滿活力。比如:人們的大笑、哭泣,小販的叫賣聲,操練的口令聲等,這些都能捕捉到這種感覺。

唱歌中的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共鳴腔體,聲音位置等

而在氣息運用方面,流行唱法一般分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這三種換氣方法是針對歌曲不同風格、節奏來交換使用的。

共鳴腔體

唱歌中的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共鳴腔體,聲音位置等

聲音位置

流行唱法與美聲、民族唱法在聲音位置上也有所不同。簡單說來,流行唱法講究“高音低唱”,而美聲、民族唱法則多運用“低音高唱”。演唱流行歌曲,往往採用以真聲為主的演唱方式,從而表達出歌曲內容的真實感,更貼切我們生活的現實。所謂“高音低唱”,越高的音越往下邊唱,與氣息結合起來。這樣的聲音聽起來更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而美聲、民族唱法則多以假聲或混聲為主要演唱技巧,以抒發內心豐富的情緒變化。其所謂“低音高唱”就是指無論中音還是低音,都儘量與高音的聲音位置統一起來,達到優雅的和諧。

唱歌中的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共鳴腔體,聲音位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