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前皇帝脱下外衣亲自给他穿上,为什么八天后皇帝却将他下狱!

大明朝国祚276年,发生了两次外敌入侵京师的事件。第一次是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己巳年),明英宗被俘,蒙古军也先兵临北京城下,著名诗篇《石灰吟》的作者于谦力挽狂澜,领兵抗击,最后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延续了大明朝;第二次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农历己巳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率蒙古兵从喜峰口入塞,这一次,北京城在袁崇焕外围的战略保卫下,大明朝得以续存,但是袁崇焕却被杀害,这是自明廷与后金交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略失败。

八天前皇帝脱下外衣亲自给他穿上,为什么八天后皇帝却将他下狱!

袁崇焕从外围进行战略保卫下,使得北京城完好无损,按理说应该论功行赏啊,却为什么惹上了杀身之祸呢?

我们先来回顾下历史,看看袁崇焕是怎么被解职的。大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皇帝朱由检以“以军响”之名召袁崇焕入紫禁城议事。袁崇焕没有过多的思考,从通州直奔京师,来到广渠门。这次城门没开,而是“缒城而入”,就是说城墙上放下的筐子,坐在筐子里吊上去的。

到了紫禁城,崇祯皇帝以“杀毛文龙,致使敌兵犯阙,射杀满桂,”三件事情质问袁崇焕,随后令锦衣卫脱去袁崇焕的朝服,将其打入大狱。8个月后,也就是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然而在其在他入宫的8天前,即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元1629年),袁崇焕曾入紫禁城议事,那一次袁崇焕因满军入侵京师而惴惴不安,崇祯皇帝表达了足够的信任,脱下自己的裘皮大衣亲自给袁崇焕穿上,这是无上的信任和荣耀。

八天前皇帝脱下外衣亲自给他穿上,为什么八天后皇帝却将他下狱!

八天之内,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关键在于承平日久的京师没见过这种兵临城下的场面。以前大明和后金开战,都在山海关外,京师之人始终觉得十分遥远,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可是这一次敌兵通过喜峰口,长驱直入,在京师附近大肆劫掠,给城内的百姓尤其是达官贵族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况且这次敌人是从通州进入北京的,通州是很多达官贵族田产所在地,直接关乎自身利益。城内百姓四处散布谣言称:袁崇焕已经与敌军达成一致意见,兵临城下,想要逼迫圣上签订什么盟约。

其实回想当初袁崇焕第一次入宫时,想恳请圣上开恩,允许袁的兵马入城休整(因为长期的奔战,使得军心疲惫),但是却被冷酷地拒绝了。从中不难看出年轻的崇祯皇帝已经起了疑心,担心袁崇焕的军队入城,与满军里应外合攻破京师。

八天前皇帝脱下外衣亲自给他穿上,为什么八天后皇帝却将他下狱!

在袁崇焕指挥部队打胜了广渠门和左安门两场战役之时,京师的外围局势已经渐趋缓和,崇祯皇帝为了安抚城内的百姓和守城的将士,将指挥京城守卫的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治罪,理由是保卫不当。当然,京师百姓心中最大的隐患无疑还是袁崇焕,只有将袁崇焕拿下,才能显现圣上的英明和军心的安稳。

在皇太极的“反间计”下,这一次的己巳之变,是相当的成功的,皇太极借崇祯皇帝之手,扫除了自己最大绊脚石,为后期进攻关内,奠定了基础。京师贵族和民众的惶惶人心是杀害袁崇焕的最大直接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皇太极采用了正确的军事策略,打击到了大明朝的命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