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具發展潛力的地級市是哪個?

規劃師資訊


城市發展潛力“發展戰略定位、自生資源稟賦、交通地理區位”等多重因素決定,作為規劃業者,本論述重點從“

發展戰略定位”角度論述個人觀點:

(1)核心結論是“戰略定成敗,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湖北的城市發展戰略最新為“一主兩副多級”,但事實是“武漢獨大,襄陽宜昌初步崛起;省裡希望其他地級市各展所長,給你個定位號稱上升為省級戰略,各地級市城市政府還真能當真了?實話是省裡精力有限只能集中發展兩副,你們各自努力”。

(2)先來看看“一主兩副多級”新戰略

湖北核心目標是落實總書記“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囑託,總體部署是湖北“一元多層次”戰略佈局,包括:包括:“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建設、“一紅一綠試驗區”、鄂州城鄉一體化試點、仙洪新農村試驗區、荊州“壯腰”工程、荊門“中國農谷”建設、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等,具體如下: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建設(武漢城市圈1+8) 荊州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國家級示範區(荊州、荊門、仙桃、潛江和天門五地) “支持一主兩副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實施主體:武漢市、宜昌市、襄陽市)

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實施主體:黃岡市、孝感部分區域)

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主體:恩施州、宜昌部分區域) 鄂州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建設試點(實施主體:鄂州市)

仙(桃)洪(湖)新農村試驗區建設(實施主體:仙桃市、洪湖市)

荊州“壯腰”工程 加快荊州振興(實施主體:荊州市)

荊門“中國農谷”建設 (實施主體:荊門市)

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實施主體:十堰市)

(3)湖北城市發展戰略轉變

湖北的城市發展戰略大致經歷了“一四六一整體均衡階段”和“三區三軸局部極化階段”兩個階段,可以說“一主兩副多級”新戰略是一次極化向擴散發展的微調。

一四六一整體均衡階段”:此階段城鎮空間結構經過七十年代初步形成、八十年代發展成熟、九十年代演變異化等幾個階段,形成“一、四、六、一”整體結構。一個省域中心城市,即省會城市武漢市。四個城鎮經濟區,即鄂東經濟區,包含武漢市、鄂州、黃石、黃岡及孝感;鄂中南經濟區,包含荊州、荊門、仙桃、潛江及天門;鄂西南經濟區,包含宜昌、恩施和神農架;鄂西北經濟區,包含隨州、襄樊和十堰。六條城鎮及產業密集帶

,即長江城鎮及產業密集帶、漢江城鎮及產業密集帶、京廣鐵路城鎮及產業密集帶、漢渝鐵路城鎮及產業密集帶、焦柳鐵路城鎮及產業密集帶、宜黃高速公路及武九鐵路城鎮及產業密集帶。一個城市連綿帶,即武鄂黃城市連綿帶,含武漢、鄂州和黃石等城市。這是湖北城市發展戰略形成期。

三區三軸局部極化階段”: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全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在十五、十一期間被提到戰略高度,城鎮化方針也開始由過去“限制大城市發展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方向轉變,為適應這種發展形勢,在充分研究湖北省城鎮化的基礎上,1999年開始編制並在2003年報批實施的湖北省第四次城鎮體系規劃提出,建立“一主兩副、三區三軸”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並在隨後編制的《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綱要》、《宜昌都市區規劃》及《襄樊都市區規劃》得到了進一步落實,武漢、宜昌和襄樊經濟實力迅速增強,武漢市GDP過4000億,宜昌和襄樊均突破1000億,全省城鎮空間逐步向“

一主兩副、三區三軸”格局演變。全省城鎮空間佈局整體呈“三區三軸,局部極化”的優化發展狀態,即三個城鎮密集地區和三條城鎮發展軸,以“三區”為主體,以“三軸”為紐帶,向周邊拓展,向外圍輻射,層次清晰的空間結構三個城鎮密集地區,即武漢大都市連綿區,以武漢為中心,包括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大冶、應城、漢川、雲夢等大中小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區域;襄樊大都市區,以襄樊為中心,包括老河口、棗陽、宜城、谷城、南漳等縣(市)和眾多重點鎮為一體的城市區域;宜昌大都市區,以宜昌為中心,包括宜都、枝江、當陽、秭歸、長陽等縣(市)和眾多重點鎮為一體的城市區域。三條城鎮發展軸,分別是滬蓉高速公路暨長江湖北段城鎮複合發展軸,武銀高速公路暨漢渝鐵路湖北段城鎮複合發展軸,襄荊宜高速公路暨焦柳鐵路湖北段城鎮複合發展軸。

2010年左右湖北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鎮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一主兩副兩軸兩帶”,強調湖北省對接國家京廣發展軸和長江發展軸,在三區三軸基礎上未有重大突變,僅僅是強調了“宜荊組合”發展,對失落的荊州多少有些安慰

(4)“兩副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通過文系統梳湖北的城市發展戰略史,再來分析湖北省的“兩副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就很好理解了,我們這裡不去分析宜昌和襄陽的前世今生,總之一點很確定宜昌和襄陽的崛起始於2000年前後被確立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戰略定位,大概路徑是在城市規劃確定了政治地位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配置行政級別高更的地方一把手掌舵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省域副中心城市領導級別),再就是城市規劃用地規模兩高區(省域副中心城市獨享)的設置明顯高於其他地級市,這個很厲害過去我們城市發展主要靠的是就是成本極低的土地資源投入和招商引資,有了高規格的行政資源配置和充足的土地資源,一個城市何愁發展不起來。不出意外未來湖北省最有潛力的地級市競爭,仍是是“宜昌和襄陽”了,那麼究竟誰會勝出,競爭仍難充滿懸念?

(5)“更看好宜昌的發展前景”

很多年來宜昌宜昌GDP一直略微領先襄陽,城市PK中站有先機,2017年宜昌響應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刮骨療毒關停並轉化工業,當年GDP落後襄陽,但個人認為總體上宜昌的發展稟賦條件要好於襄陽,例舉如下:

宜昌的背靠國家發展主軸線“長江經濟帶”,襄陽背靠湖北省“漢江經濟帶”;

宜昌的旅遊資源如“三峽大壩”是世界級的,已經5A很多年了;襄陽努力申報中;

宜昌的用地300平方公里省裡批了好幾年,襄陽想到部裡批300平方公里不知幾時?

------------


這裡實事求是分析了湖北最具發展潛力的地級市,個人答案是“宜昌”。


規劃師資訊


湖北省地處祖國中部,地理位置歸屬於華中地區。該省是區域強省,全省綜合實力最強的襄陽市被機構評為中國最具潛力城市之一。其外還有若干城市極具發展潛力,分別是荊州、宜昌、黃岡、十堰、荊門、孝感。
以荊州為例,它是著名的長江名城,境內物美天華,歷史底蘊深厚。在政策方面擁有中部崛起、國家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國家級長江經濟帶、湖北省壯腰工程等多重高規格戰略扶持。預計未來10年將會發生翻天覆地式大變化。


宜昌以2017年湖北省
GDP排行第三名的強勢動能,結合國家功能性基地的配置在未來有著莫大機遇。以世界水利水電名城為帶動點,加快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加大旅遊經濟的投入,當以建成湖北省旅遊第一城為目標。
湖北省有一座聞名中外的“英雄城”,堪稱世界之最。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能猜到這座城市是黃岡

。該市近年來以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主導,先後得到國家、省級特殊支持。

目前已被定義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全省經濟五強城市。
十堰是湖北省最年輕
的現代化城市,城市從國家佈局第二汽車製造廠起家,由廠興市,由車聞名於世。

該市匯聚東風、雷諾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形成以中重型汽車為中心的產業佈局。十堰有車城之城,現已著力發展武當山、丹江口等國際著名旅遊區。東風遷漢之後的十堰朝著復興之路越走越遠。


荊門是國內著名能源基地,
同樣也是旅遊名城。境內明顯陵、胡集經濟開發區、京山、沙洋都有一定知名度。

荊門的機遇源於襄陽成功爭取鄭渝高鐵,從此開啟一發不可收拾的高鐵樞紐建設,為當地無形中帶來了眾多商機。
武襄經濟帶核心城市孝感有著另一身份暨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充分顯示孝感在省內大城市之間橋樑關係,無不凸顯地位之高。

有關消息指出,孝感正與武漢洽談地鐵軌道交通業務,有望同鄂州一齊步入湖北省軌道交通建設第二梯隊。


民間查訪專員


我認為在湖北省地級市當中,最有發展潛力的應該就是襄陽和宜昌,其中襄陽可能要略勝宜昌一籌。另外根據湖北省“一主兩副”發展戰略規劃指出,打造以省會武漢為中心的鄂東城市群,還有以襄陽、宜昌為首的鄂西城市群。



一直以來宜昌在湖北省內都是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可去年宜昌經濟嚴重放緩,增速不及襄陽三分之一。原因是因為響應長江環境保護的號召,宜昌關閉市內多家支柱性化工企業,這才導致去年宜昌經濟持續放緩。

其實對於宜昌未來發展我還是比較看好,只是這段時間是宜昌發展的陣痛期,畢竟這是作為工業城市轉型必須面臨的困境。但我相信宜昌經歷過這次陣痛期後定會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因為宜昌壯士斷腕的魄力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的,相比之下我更相信不久的將來宜昌就會迎來新一輪的歷史發展機遇。



當然與疲憊不堪的宜昌經濟相比,同處鄂西地區的襄陽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十幾年前襄陽高新區與汽車城合併之後,就算是奠定襄陽走上高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的基礎。

現在的襄陽高新區建設如火如荼,並且已經升級為國家戰略。未來襄陽高新區還通過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來實現高新區多元化產業發展。由此可見襄陽未來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最後不管是宜昌還是襄陽,都應該攜手共進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未來鄂西城市群還將與鄂東城市群遙相呼應,攜手將湖北打造成中部頂尖、國內一流的經濟強省。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湖北省沒有具有發展潛力的地級市,除非武漢不在湖北省了,各個地級市不用給武漢輸血了。湖北省從各個地級市往武漢拉了多少好企業,來美名其曰拱衛大武漢。二汽,葛洲壩集團,中鐵十一局,……除了兩個賣酒的,金龍泉和勁酒,人家離不開那方水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