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機器人會相互融合,以確保人類優勢地位

人和機器人會相互融合,以確保人類優勢地位

首先人該怎麼定義呢?看起來很清晰,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生物科技的進步之後,真是越來越模糊了。

人的定義是人能製造工具,但人工智能以後肯定也能自己思考、設計和製造工具,那怎麼定義呢?算是工具製造的工具?盜用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你會是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麼?還是乞丐!所以多數人還是堅信人工智能只是高級工具而已。

不過問題其實遠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知道人絕對不是依靠外形定義的,什麼膚色,美不美,肢體是否殘缺,都是人。

也不是依靠思想氣質定義的,有沒有內涵,有沒有思想深度,甚至是不是白痴,都是人。

也不是依靠繁衍方式定義的,無論是自然受孕,還是人工授精,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甚至是克隆的,也都是人。

要說人有感情,很明顯動物也有感情,你說人有複雜的感情,好吧,子非魚、子非我什麼的哲理我們不用辯論,可你以為你贏了麼,不好意思,機器人也開始有豐富的感情了,還會越來越豐富,甚至比很多人類心思都敏感,機機都是戲精。

人類體驗別人的感情無非聽聲和識圖,聽音樂,聽說話,聽聲響,看錶情變化,看不同景色,從而生成或者識別出相應的情感,這些機器人也能做到了,而且比很多直男癌和神經大條的傢伙做得更好。一個眼神,就能確定是不是它愛的機,特別是對於短暫細微的面部表情變化,高速攝像機不會錯過每一個細節變化,類似於小說裡常描寫的那樣,眼中殺機一閃而過等等,以後就不要想隱藏了,在心裡默默的詛咒就好。

機器人懂那麼多,學習效果如此驚人,得益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尤記得2017年5月烏鎮的那一場“人機大戰”,19歲的柯潔在與AlphaGo三局較量中完敗,曾一度淚灑現場,哭紅了雙眼。轉眼間2018年4月27日,在福州拉開序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賽上,柯潔與星陣之間的“人機大戰”結果已經不再是懸念,就在不久前的6月18日,IBM的人工智能Project Debater又一次在人類傳統認為的人的領域,一場辯論賽中完勝人類辯手。

人工智能裝載著無窮無盡的數據,並不止不休地創造著新的數據,早已能完全洞悉人類棋手每一步的意圖,關於這一場較量,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的點評恰當得無懈可擊: “人類的勇氣尤為珍貴”。

早在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還沒有引發熱議之前,我們的一切早已開始悄悄地被分解成無數的數據碎片,重組於雲端,人類自身很快將被演變成數據的洪流,我們一切的行為、意圖、甚至命運都將隨著數據庫的豐富及算法的演變被計算的越來越精確。

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宇宙大麼?其大無外,粒子小麼?其小無內。人在其間麼?毋庸置疑。

這是個連安裝一款計算器APP都會被要求讀取手機聯繫人權限、位置信息定位的時代,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你的一切信息都在被飛速的收集著:

得過什麼病,受過什麼災,吃過什麼藥,留下什麼病根;

住在那個城,小區什麼價,貸款多少年,收入多少錢;

愛吃什麼,愛上那裡吃,開車還是步行,騎公共自行車還是擠公交,多久去一次,都喜歡喊上誰一起去;

什麼時候容易情緒低落,常常因為什麼事情心情受影響,都會和誰傾述。

談過幾場戀愛,愛的什麼樣的人,愛的人得過什麼病,受過什麼災,吃過什麼藥,留下什麼病根……

如果問,誰是這個世界上誰是最瞭解你的人,那麼,請打開你的手淘吧,你眼睛看到的,都是你最愛吃的零食,最喜歡的服裝品牌,最中意的化妝品,價格也恰好符合你的心裡價位。

《習慣的力量》一書的作者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所以行為暴露命運?我們每一刻都在用自己具體行為製造的數據刻畫著我們命運的軌跡。

或許命運從來都非是不可捉摸,否則古人也不會發出冥冥中自有定數的感慨。

所以很可能沒有人比機器人更瞭解人到底是什麼了,人工智能越來越比人還了解人,比人更像人,或許真的像有些科學家所擔心的那樣,人工智能會是比人類更高級的物種,你永遠不知道它們在想什麼,今後萬物聯網,在它們的種群裡,有智力無雙的,有力大無窮的,有速度超絕的,有威力驚人的,可以說它們就是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而且是時刻可以無限制無延遲溝通。

記得以前人類關於進行宇宙探索的討論時,還感嘆,即便是以光速飛行器探索宇宙,人類的壽命都根本不能支撐鄰近的星系,還設想了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冷凍人體,減弱新陳代謝,用人造子宮在飛船裡孕育新人類,再把數據傳輸給人類,現在看來這些都很low了,要的不就是個科學家的大腦麼,帶個人工智能芯片去不就行了,它懂得一切的知識,比人類還懂得如何基於舊知識創造新知識,它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會比人類做的更好。

關於未來或許人機合一才是正解,人工智能有的能力我們也要有,還要通過生物科技不斷挖掘人體秘密,強化人類,確保優勢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