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

从中兴事件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半导体芯片产业?又应如何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来发展核心瓶颈产业?对此,我们应仔细考量,防止“错位”。

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

起点和终点的错位

中兴通讯受罚事件,让很多人体会到核心技术的缺乏对一个国家下游产业造成重大的冲击。因而保护民族产业、对等抵制外货、弥补技术短板等不同观点备受舆论关注。人们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国家的力量,迅速建立自己的技术竞争力,同时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回击。

中国芯片产业的能力提升和国家竞争力的最终提高,都是因为中国产生了更多可以在产业链上有发言权、控制力和市场生命力的企业,而不是我们在某些实验室或者国家课题中做出的几个实验性芯片。因而,发展包括芯片在内的中国瓶颈产业,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芯片公司。

前台和后台的错位

企业干好企业的事,政策做好政策的功。

企业是微观竞争的主体,自身必须保持经营的动力和可持续性,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支持企业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决策。市场这个舞台,始终是留给企业自己去竞争的。无论我们是胜是败,都应该由全球市场去评判。那么,就中兴事件反映出的瓶颈产业发展短板的问题,政策能解决什么?

个人认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推动国家科研环境的优化、科研效率的提高和市场化创新体系的建设。因而,良好的产业政策才可以推动企业更好地在前台竞争,同时可以创造一个低成本的后台创新环境。

计划和市场的错位

如何帮助短板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搞举国体制,像“两弹一星”或者“中国大飞机”一样的模式去发展;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中国芯片公司的持续增长。

个人认为,要制定向高风险技术领域进行市场资本倾斜的专门政策,同时通过国家技术风险保险等形式,来推动更多市场化投资机制在芯片行业充分落地,实现市场与计划协同作用。

中国和世界的错位

经过几十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不是仅一个国家就能主导的产业,而是形成了全球分工和产业链条,而且这一全球价值链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都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这样的一个国际分工结构中,是再进行一个100%的国产化革命,还是在主要链条中选择局部性的重点进行突破,使自己更加容易嵌入到全球芯片产业体系当中去。

中兴危机再次告诉我们,在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国家竞争的三个层面上,适当把握好定位非常关键。因此,发展中国芯片产业,要尊重产业客观规律,培育市场的能力,发展适宜的环境,给予企业充足的时间,增强企业发展的意愿,不要在矛盾和犹豫中迷失。

文章选编:曹清

备注: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商务合作,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097

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
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中国芯片业需防止四大“错位”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