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解碼:學會拒絕,你可以說「不」

心靈解碼:學會拒絕,你可以說“不”

來訪者

寢室的集體生活,真是一片有趣又無奈的天地。下晚自習後,大家都以最放鬆的姿態出現在寢室,這時的話題尺度也越來越大,從誰惹了班主任到明星八卦緋聞,再到班級的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無所不能談。最尷尬的是,我對這些提不起絲毫興趣。我只喜歡床頭的文學名著們,可總有人不放過我,因為睡在下鋪,他們會一把合上我手裡的書,調侃道:“休息一會吧,再看就瞎了!”

偏偏我又不好意思反駁,愛書如命的我,只能在電話中向老媽抱怨。老媽讓我直接跟室友們說,可我就是說不出口,該怎麼辦啊?

心靈解碼:學會拒絕,你可以說“不”

心靈解碼

一天下來,我們會說很多話,而且必須承認,有些閒聊純粹是為了“殺死”時間。多數都是過耳雲煙的廢話。

可時間就是生命啊!消磨自己的時間,別人管不著;但消磨別人的時間,那就是“謀殺”了。

想知道你為什麼不敢拒絕他們嗎?

怕破壞與室友的關係,怕損害與同學的友誼。這種擔憂的心理根源,在於你沒有一個清晰的個人邊界。

什麼是個人邊界呢?

個人邊界是我們建起來的身體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來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操縱、利用和侵犯。這句話太專業了,換句話說,類似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底線和原則,它是隱形的,有時候無法察覺,有時候又像一堵高牆無法跨越。

不健康的個人邊界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或是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經常將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比如拒絕別人的要求時,會感到心情不好或愧疚;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身的信念等等。或者說,覺得自己和別人都很熟絡,不經過主人同意就動別人的東西;主動拉別人和他一起吃飯,不管別人願不願意;或者不打招呼,就直接找你逛街,不管你有沒有時間等等。這都是個人邊界不清晰的表現。

健康的個人邊界是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對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負責。我們拒絕別人是因為對方越界了,同時,也能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兒,防止對方再次越界。

我的同桌總喜歡在自習課的時候戳我,然後天南地北地瞎扯。終於有一天,我因作業繁多而對她說:“別跟我說話,我現在沒空。”

她有一瞬間的驚訝,對我的拒絕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我也心底一鬆——拒絕不過是幾秒鐘的事,卻讓我擁有了一段安靜獨處的時間。

事實證明,敢於拒絕,友誼並不會因此而破裂。相反,我們會更懂得尊重彼此的邊界。

這讓我更加慶幸和感激自己有說“不”的勇氣和能力,希望你也如此!

心靈解碼:學會拒絕,你可以說“不”

“心靈解碼”收集大家的故事,有意私信啊~

蘇幕延。留印!

心靈解碼:學會拒絕,你可以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