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爲什麼這麼貴

忙得一天天坐骨神經痛,終於在天津預報大雨的日子少了些患者,抽空來寫一篇影評。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我不是藥神》這片子拍的真好,電影院裡前半場笑聲一片,後半場哭聲一片,細節鏡頭、故事延展,叫我一個見慣生死的醫生也動容了。

因為是醫生,所以對這個片子有更深的代入。

張院士說的好:“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人太多了,君不見程勇第一次賣藥致富時,也只不過是上海當地的白血病人吃得上廉價藥,外省他也是不賣的,因為他怕掌控不住。

《我不是藥神》中,正版格列寧之貴,讓一位老太太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一句臺詞就足以讓人對價格心中有數。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而除了格列寧,白血病人還依賴血液製品,一袋血小板輸進體內上千塊,粒缺期時每天都要輸;免疫球蛋白一瓶相當於茅臺的價格,一組四瓶,一次輸兩組,家屬心酸地笑稱是天天喝茅臺。

為什麼這麼貴?因為專利。

“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為什麼這麼說?就事論事,我們就結合《我不是藥神》裡的格列寧來簡單說說這個問題。

瑞士諾華公司研製格列寧藥品,花了超過50億美元的成本,從1997年到2011年,諾華公司一共在研發新藥上投入了836億美元的成本,但其中只有21種藥成功獲批上市,以供賺取利潤繼續做藥品研究。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他們要價這麼貴,應該麼?應該。

但老百姓們買不起,抗議藥價昂貴並要求最終達到看得起病的目的,這個行為應該麼?也應該。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那句經典的“真正的悲劇不是出現在善惡之間,而是出現在兩難之間。”

唉,我也很無奈。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再後來,開展了各種公益救助、幫扶項目等,讓更多的病人看到了曙光。

在此,為免廣告嫌疑,不做過多贅述。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好電影。他將一系列從前不能宣之於口的東西,搬上了銀幕。

電影中出現的兩尊印度神,同時代表了矛盾體——毀滅破壞和新生之源。

先破後立,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了。

《我不是藥神》之靶向藥為什麼這麼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