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以毒攻毒,了解一下?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提起“以毒攻毒”,我們總會想到武俠小說中的酷炫場景。“毒”這個字看起來就很可怕,聽起來也讓人退避三舍,但在武俠小說中,它卻有著重頭戲,正因為武俠世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所以書裡、劇裡的“毒”不再可怕,而是顯得特神秘、特酷。

金庸的武俠小說備受歡迎,而其作品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教派恐怕就要數來自雲南的“五毒教”了。

“五毒教”這個江湖武學教派,出現在《碧血劍》和《笑傲江湖》兩部小說中,素以善於使毒用毒而聞名。其“五毒”之名就源於五種體內含有毒性成分的動物,即毒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

雖然小說情節實屬杜撰,但中國民間早有關於“五毒”的記載,“五毒”也收錄在歷史上許多中藥文獻以及現行的藥典中,在雲南苗疆一帶頗為盛行。在前面的文字中我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這五種毒物其實還能入藥治病,這就是傳說中的“以毒攻毒”了。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金庸小說中的“以毒攻毒”,最有名的當屬斷腸草絕情丹化解楊過所中的情花毒。情花毒的症狀非常奇特:“毒與情結,害與心通”。情不動,毒不動,情一動,毒就來,情動於內則毒發於外。而其毒發症狀又偏偏和動情相似,讓人無從分辨中毒還是動情。這樣的內心之毒,看你如何破解?金庸妙筆生花,給情花毒配了個解藥叫絕情丹。絕情丹以斷腸草為引,這斷腸草苦若黃連、臭不可聞,其斷腸劇毒卻能化了情毒,以毒攻毒,絕情斷腸後方得涅槃重生,道是無情卻有情。而這情花本也長在斷情谷,頗有幾分“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意味,妙極。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以毒攻毒”帶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悲壯美感。《天龍八部》裡有這樣一段很著名的情節:段譽遇到鍾靈的閃電貂,毫無防備去抱這個可愛萌物,不成想反被惡咬一口,段譽隨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全身逐漸僵硬,死神步步緊逼,完全身陷絕地。但恰恰就在這時,萬毒之王“莽牯(gǔ)朱蛤”現身,毒死了閃電貂後緊跟著一條蜈蚣鑽進了段譽口中腹內。段譽愁腸百結,一陣絞痛翻滾之後,奇蹟卻出現了——段譽的貂毒盡去,還達成了百毒不侵之身。這峰迴路轉的情節實在讓人痛快!

書裡的“以毒攻毒”聽起來頗浪漫、頗玄幻,而實際上,“以毒攻毒”在歷史中早有記載。此語出自明代陶宗儀的《輟耕錄》:“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意思是說,“骨咄犀”也就是蛇角,它性質帶有劇毒,卻能解毒,這大概就是“以毒攻毒”。

而生活中的“以毒攻毒”,卻並非人人皆有此覺悟。很多時候,我們彷彿被施了障眼法一樣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卻忘記了“反其道而行之”更容易開拓廣闊天地。《天龍八部》中虛竹這一人物堪稱傳奇,而他的人生是由一步棋徹底改變的。他急中生智落下一粒白色棋子,就此解開珍瓏棋局。而這粒白子之所以能發揮如此效力,正是因為它落到棋盤的一瞬間,便殺死了自己周圍的一大片白子,真可謂“以毒攻毒”,大片白子被殺死後反而給白棋提供了殺出重圍的出路。再反觀慕容復、段延慶那些執念深重之人,不得不說,“無舍便無得”。如果,我們沒有在生活中“斷舍離”的魄力,往往不是保全了生活,而是留下了累贅。

所以,“毒”不見得都有害,“以毒攻毒”有時真的是個妙法,不要手下留情,適時地對你的生活“下毒手”吧。

金庸的以毒攻毒,瞭解一下?

下期預告:解毒

身體容易堆積哪些毒素,我們該怎樣為身體排毒?

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