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醫生提醒你:這樣看病是大忌,對自己很不利!

每一位醫生,除了自己的職業身份外,還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患者的家屬。兼具這三重身份的他們,在求醫問診的過程中,有哪些醫患溝通的經驗,又有哪些不利於疾病康復的教訓呢?

各科醫生提醒你:這樣看病是大忌,對自己很不利!

一、急診科醫生:腹痛、胸痛不要拖延

二、內科醫生:切忌找熟人看病省流程

在診療過程中,針對熟人病人,醫生可能礙於情面放棄疾病所需要的常規檢查,而主要憑藉自己經驗做判斷。在用藥方面,也會想辦法找便宜但質量相對欠缺的藥品替代。不少正常的就醫程序被簡化,導致不規範醫療,這樣反而容易出問題。

因為是熟人而省略診療步驟,如不寫病歷、該做的檢查不做等,這樣對患者和醫生都存在潛在的威脅。一旦發生醫療事故,給雙方造成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三、內分泌科醫生:不要只依賴吃藥打針

不能因為還沒造成身體不適而掉以輕心,也不要因為忙而拖著。不要相信靈丹妙藥,也不要以為自身不做任何努力,只要吃藥打針就能好。

四、泌尿外科醫生:重大選擇可多聽幾個專家意見

所謂術業有專攻,生病了,先找專科醫生進行明確診斷,聽專科醫生的建議。如果遇到重大選擇,可以多聽幾個專科醫生的建議。

比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按標準要切除整個膀胱,很多患者很難接受,非得要求保留膀胱。如果下不了決心,就找三個專家看看,按大多數專家的意見,在保命和保留膀胱中做出選擇。

五、兒科醫生:要由熟悉孩子病情的家屬陪診

萬一孩子生病,一定要由熟悉孩子病情、與孩子日常接觸多的家人或監護人帶去看病,這樣才能更好地描述孩子的病情和日常情況。如果孩子在就醫前有用藥情況,看病時帶上曾用藥的藥盒,避免說錯藥名。最好將孩子的以往病史、檢查結果歸成文檔,就醫時都帶上。

最忌陳述病情不清楚,孩子曾出現的高熱、精神不振等情況沒有告訴醫生。家長也不要因為曾生育或撫養了一個以上的孩子,就從自己的育兒經驗出發,質疑醫生診斷。

六、婦科醫生:最忌言辭閃爍

對於陰道炎等婦科常見病,切忌在外陰有症狀時盲目自行用藥,很多時候因為自行用藥,使病情發生了變化,反而影響了醫生的診斷。

七、感染科醫生:切忌憑經驗服藥

切忌聽信“網友診斷”。從臨床來看,那些對著網絡診斷找醫生看病的,十之八九是不對的。

切忌跟隨同伴、病友服藥,或者憑經驗服藥。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上一次生病時服用過的藥,未必適合下一次發病。

八、呼吸科醫生:把想問的話記在筆記本上

患者就診不妨有禮貌地跟醫生打招呼,給醫生一個“我信任你”的暗示,陳述病情時要放鬆。在問診前把想跟醫生說的想清楚,如果擔心陳述不清,可以先把提綱寫在筆記本上。

九、康復科醫生:切忌每次跟醫生溝通時都換不同的家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