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描繪鄉村未來!「築巢引鳳」帶來德州鄉村振興領路人

他们,描绘乡村未来!“筑巢引凤”带来德州乡村振兴领路人

他们,描绘乡村未来!“筑巢引凤”带来德州乡村振兴领路人

素質好、能力強的年輕人加入村級管理

建設美麗鄉村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黨的十九大描繪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德州以農業立市,如何聚攬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釋放,是建設美麗鄉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改變人才由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讓更多“城歸族”到農村投資興業,帶動鄉村人氣旺起來,我市正不斷探索新形式,嘗試新方法。

大學生成了村裡的兼職團支部書記

家住夏津縣後屯村的田榮威就要放暑假了,就讀於山東理工大學的他,7月15日將帶著一支在學校組建的15人的團隊回到村裡。作為後屯村的兼職團支部書記,田榮威要利用暑假的時間為家鄉的桑產業發展、桑產品文化創意做點事情。“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後屯村發展帶來更多契機,家鄉的巨大變化讓我很自豪。 ”田榮威說。

在夏津,共有45名像田榮威一樣的在校大學生成為所在村的兼職團支部負責人,他們到村裡任職,參與家鄉建設,為鄉村治理加入新鮮血液。

年初,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周邊的24個村莊被劃為生態旅遊區,為更好擘畫鄉村旅遊發展圖景,生態旅遊區探索啟動了“青春在基層”一村一名在校大學生兼職團支部書記計劃,各村推薦本村在校大學生,經鄉鎮團委面試、座談、考核,最終入選為所在村團支部書記,並頒發聘用證書。

“現在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後繼無人,面臨著年齡老化、知識老化、作用弱化的問題。同時,鄉村治理千頭萬緒,需要一個能切實發揮有效作用的精幹主體,青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共青團生態旅遊區委員會書記馮志恆說。

“作為青年大學生,參與家鄉治理,為旅遊區和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深感榮幸和自豪。 ”就讀於四川樂山師範學院的褚俊芳說。據介紹,這些青年人在熟悉掌握本村情況的基礎上,建立“為民辦事”志願服務工作隊,幫助村幹部學會運用辦公軟件,開展對接幫扶村內老弱病殘的公益活動,還逐步參與村黨建、宣傳、團委等工作。

“這些素質好、能力強的年輕人加入村級管理後,能更好地促進旅遊區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夏津縣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寧說。鼓勵青年大學生到農村發揮才幹的同時,還積極為他們的成長搭建更廣闊平臺。“我們優先安排他們在寒暑假來所在地政府部門實習;支持幫助他們利用當地資源、聯繫或加入當地企業在校創業;年度考核表現優秀者,聘任為鄉鎮或更高級別兼職團委副書記。 ”張寧介紹。

農學碩士種起黑小麥

今年麥收,種了40多年地的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建平開了眼,“種了這麼多年小麥,還真沒有見過黑小麥。 ”黑小麥是採用先進育種手段培育出來的特用型優質小麥新品種,營養價值是普通小麥的2-3倍,目前,純正黑小麥麵粉的市場價格達到每公斤40元以上。

小麥也能這樣“金貴”,離不開農業專業人才的“金點子”。去年,平原縣招商引進魯望農業集團,擁有4名博士研究生、8名碩士研究生的高科技團隊,為平原縣的農田種什麼帶來新想法。

畢業於重慶西南大學的農學碩士何石寶是種田人之一。他告訴記者,對於農業而言,高科技其實體現在一系列的小細節上,“播種時間根據地溫確定,種苗的密度要與旋耕深度、播種深度統籌考慮,也別小看了澆水的作用,多澆一遍或者少澆一遍每畝地收成就能差不少。黑小麥的抗病性比一般小麥品種更差一些,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各個方面都要更加細心。 ”

高科技還體現在現代技術的應用上。何石寶介紹,今年距離麥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發現小麥爆發白粉病,緊接著就用2天的時間進行無人機飛防,確保了小麥的高產。

今年,魯望農業集團流轉吳家莊在內的5000餘畝地都喜獲豐收,普通小麥畝均增產100公斤左右,最高單產每畝地可達600公斤。今年試種的20餘畝黑小麥也取得成功。何石寶介紹,“現在我們用黑小麥做成的全麥麵粉在電商平臺銷售得不錯,每公斤銷售價格達到60元。下一季,我們會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黑小麥種植面積,此外,還將嘗試綠小麥等新品種。 ”

立足發展實際,魯望農業集團還將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共建青島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平原分院、農村發展研究院平原分院、繼續教育學院平原分院以及教學實踐基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趙建平告訴記者,吳家莊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村裡50歲以上農民佔70%左右,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去年,魯望農業集團流轉土地後,土地承包費用畝均1000元,也讓當地50多位農民就近找到工作,村民集體收入比往年增加約30萬元。吳家莊整村拆遷到了鄉鎮駐地社區,實現了人居環境、農民收入、種植效益和村集體資產的全面提升。

他们,描绘乡村未来!“筑巢引凤”带来德州乡村振兴领路人

魯望農業集團收割小麥場景

建設美麗鄉村

將傳統農民變成新型職業農民

讓傳統農民成為懂科學、有知識的新型農民,“築巢引鳳”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參與慶雲建設,目前慶雲正在大力實施的“人才支撐十大工程”正在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這一包括高端人才引育工程、產業人才集聚工程、鄉村人才培樹工程等在內的十大工程,將為實現慶雲鄉村振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記者在“人才支撐十大工程”實施計劃書上看到,慶雲將統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技推廣、農村技能等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實各鄉鎮(街道)農業專業人才。其中,對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並取得一定技能證書且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給予1000元或2000元補助。依託山東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優質教育資源,以“田間課堂,技術下鄉”等形式,每年分層分批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00人,力爭3年內輪訓一遍。

而給予人才(團隊)扶持資金、創業經費,提供人才公寓,給予最高50萬元購房補助等優惠政策也將吸引更多高層級人才來到慶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