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大家都知道汉朝延续三百多年,是秦朝的好几倍之多,汉朝能够延续这么长久,其实跟开过皇帝刘邦的遗嘱不无关系,其中在《史记》的《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中都有对刘邦遗嘱内容的交代,从遗嘱中确实可以看出刘邦确实是一个思维缜密的皇帝。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是汉朝刘氏能够延续三百多年的基础,那么为了做到这个,汉高祖刘邦是如何计划以及实施的呢?在《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一段很有趣的对话,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刘邦最后的遗嘱吧。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其实对于自己死后汉朝如何继续稳定发展早就已经有了打算,计划可谓是环环相扣,丝丝入缝,给汉朝后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公元195年,也就是汉高帝十二年,刘邦已经病重卧床,吕雉作为正宫皇后,便来到刘邦床头询问情况,一个是为了查看关心刘邦病情,一个自然是想问刘邦百年之后朝堂如何打算,于是就有了史记上的那两段话,吕雉首先抛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萧何相国如果不在了,陛下要是百年之后,谁要能接替的位置呢,这里可以看出吕雉是十分聪明的,她以相国的问题引出刘邦对自己后事的看法,而且相国在当时汉朝位置十分特殊,这个官职是百官之首,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个位置的人只为皇帝服务,并且要管理百官,可以说问相国之职就相当于问以后百官如何变动。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刘邦自然是听得出吕雉的意思,想想自己躺在病床上时日无多,其实早就有了打算,曹参早就是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那么曹参这个人为什么会得到刘邦如此的器重呢?曹参曾经跟随刘邦征讨秦军、项羽,是刘邦重视的拥趸,这是基础,而刘邦之所以想重用曹参,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曹参这人好黄老之学,懂得进退周旋之道,符合刘邦心中对相国职位的要求。而曹参之后,依次是王陵、陈平、周勃,王陵虽然治国能力有限,但是这人极其有原则,在某些时候就是选择掉脑袋,都不会放弃原则,这也使得日后吕后当道之后,在王陵这里屡屡碰钉子,而恰巧陈平这个人诡计多端,善于迎合奉承,表面上都答应吕后,背后很多事情都要询问周勃,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识人之准,刘邦善于用人绝非浪得虚名。

这里面其实说白了就是各个官员能够相互牵制,每个人能力不一样,能做的事情也不一样,最终相互牵制,达到平衡的局面,而且刘邦还提出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口号,也让后世皇帝加强对异性诸侯的警惕,如此权衡之术自然能够对汉朝的统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刘邦死后,吕雉按照刘邦的遗愿一一安排。看似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但吕雉并非一个甘于平庸的女子,慢慢的将自己吕氏家族的外戚都一一提携,但凡吕雉的亲族都在朝中,要么居于要位,要么手握重兵。之前的老臣虽然心有不甘,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就连陈平和曹参都为了自保,明面上都和吕后保持平静的关系。都说暴风雨来临前都是一片寂静。或许吕雉也发现了自己的所做所为有所过头,但能手握权利,掌控大权,已经蒙蔽了她。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话说汉惠帝刘盈去世后,吕雉和大臣一起守孝,但是吕后未见半丝伤心也不哭。此时一年轻的大臣对陈平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身为宰相的陈平甚是不解。大臣便说道:皇帝刚驾崩,吕后最担心的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老臣发生政变。陈平听后恍然大悟,立马和周勃商量。后来一起觐见吕后,并提议将吕氏的三位小将都监管进爵。吕雉自此从汉惠帝去世到现在一直紧绷的心悬才得以放松,便在守灵的时候伤心的大哭起来。从这可以看出,吕雉更关心的是权利。

皇帝去世皇后竟然没哭,一小官提一建议,大臣照办后皇后立马大哭

公元前一八零年,吕雉病危,但是在临死前仍不放心,召集自己家族成员,并告诫他们,自己死后一定要把兵权抓住。家族中的一个年轻人有所不解便问为什么?吕雉说道:当年汉高祖去世的时候留下的遗愿谁还记得:非刘称王,天下人共伐之。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不过就算吕雉再会把持朝纲,但她死后,周勃,陈平内心的憋屈总算可以得到释放。不过还是顾虑到吕氏家族的庞大势力,只能隐忍。不久后,刘邦的宗亲后代终于按耐不住,发起了政变,当年的老臣子都一一响应,陈平周勃也不列外,忍受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还高祖的嘱托。虽然在这次皇权的争斗中付出了很多的鲜血,但吕氏一族基本被铲除干净。自此汉朝有回到了刘姓的手里。刘邦若泉下有知,相信也得以瞑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