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明末崇祯十三年,山西太原随官屯百户所内,王虎和几位兄弟在营房内吃过晚饭,一脸惆怅的走进了自己的宿舍。王虎身为这里百户所的世袭的百户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60代了,王氏家族在这一代也算是小有名气,世代为大明王朝镇守着这一方的土地,虽然官卑位小但是王家世代忠良。现如今到了这个岁月,山西这个地方已经全境闹了饥荒,到处都是饿死的老百姓,王虎下辖的百户所原来有270户人家,现在跑了一部分、饿死了一部分、剩下不到80户了,可以上阵杀敌的军士也剩下不到120人了。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王虎站在哨口,瞭望着远方的太原城。最近朝廷时局不稳,崇祯皇帝对于手握重兵边关大将并不是特别的放心,先是罢免了总督洪承畴,接着又3道圣旨杀了山海关的总兵袁崇焕,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四处攻城掠地,一路打的官军节节败退,大有直攻北京之势,外有后金不听蚕食大明疆土虎视眈眈。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而此时的大明朝朝堂之上,自崇祯皇帝拔除魏忠贤以后,便由文官组成的“东林党”把持朝政,这些文官个个都觉得自己读的是圣贤书,办的却一个个都不是人事。身为朝廷的官员,食君之禄,却不君分忧,四处捞自己的好处,弄的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边军人心浮动,大有军事哗变之势!为大明朝守边护国的边军至今为止已经4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没有军饷,边军自然没有多大的热情替皇帝守这千里的边疆,实属悲哀!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马上义军就要打到这里来了,王虎现在心里也在暗自盘算自己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忠君爱国继续替大明王朝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安安稳稳做自己的百户,还是等义军来了加入义军一起推翻这腐朽的王朝。

因为如今的大明不光有这些内忧外患,还有关外的大金王朝时刻找准机会准备入主关内。大明朱家的王朝可能真的挺不过这一关了,自己难道都已经落魄成这样了,还要给看朱家陪葬?王虎内心思量以后去百户所东南角一个二层小木楼里面找朱老头分析一下目前的天下大势去了。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这位朱老头是王虎的老爹早年救下的一个老头,听说这个老头非常的不简单,曾经官至礼部尚书一品大员,因得罪了当时掌权的魏忠贤,被贬到王虎的这千户所做教书先生来了。王虎时常听此人给分析天下大事,一直对朱老头奉以上宾之礼相待,只见王虎趁着月色当空照,提着两坛老酒敲门进了朱老头的房间!王虎见到朱老后,便对朱老说到:老先生近日学生有些困顿特来请先生指点迷津,不知眼下天下形式应当如何?我王虎和我这百户所几百口人将何去何从?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朱老和王虎主宾二人双双坐下,便开口说到:如果天下之事,已到了不破不立的境地,大明朱家的王朝已经腐朽透顶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个人的理解有两点!

第一点, 现如今的皇帝崇祯虽然节俭,也很勤奋表面上看大有中兴大明之势,但是作为久居深宫的皇帝不了解如今的天下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天下四地的官员都在欺上瞒下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们都已经活不下去了!而当官的则在花天酒地,及时享乐所以不改变官场明朝早晚得亡时间问题!

这个家族守护明朝200年,老人劝其放弃,将领一句话让其面红耳赤

第二点, 边军的问题,我朝自成化朝以后武人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越来越被文人打压,武将都这么个待遇当兵的更不用说了,明朝的各级官员把士兵和武将当做家奴一般使唤而且还不开工钱,拖欠军队的军饷,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及时的发放军饷,明朝的士兵战斗力自然的低下,和关外的后金交战有可能会一触击败,而且就是剿灭义军这些当兵的也会出工不出力,最后义军越剿越多,越剿力量越大!所以军队的问题不解决明朝也是早晚得亡。与其守着一个腐朽的王朝,不如推翻他建立新的秩序,以你的武艺乱世之中自有一番作为!

王虎听完朱老头的分析以后,暗自叹了一口气:心想我王家200多年与国同岁,代代世受皇恩,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断不能做那背离国家之事,所以王虎虽然听了老朱头的分析,但是没有按照老朱头的意思办。临走时对先生只说了一句话:这片土地姓什么?老头听后满脸羞愧。谢过老朱头以后便召集百户所的所有官兵,做好前去为君为国作战的准备,此时头上的一轮残血照在了这片土地上,几番征战下来又不知道这些赤胆忠君的好汉们又能剩下几人还!

自古男儿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明朝末年,虽然天下一篇乱象,但有志男儿仍不忘大明的气概。单不论这支军队上场后的悲惨结局,但他们在国家分崩离析之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是华夏民族的荣耀。明朝虽然最终灭亡,但留下的精气神儿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