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爲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基督教並不把個人的財富看做是福報,而是認為金錢財富都是上帝委託自己管理的,並不永遠屬於自己,除了自己生活基本所需,將來應該歸還上帝---全部捐出去。因此窮人不會羨慕富人,富人也不會鄙視窮人。 對於基督徒而言,做善事是榮耀上帝,並不期求回報,而是愛神及愛人如己的體現。《聖經·使徒行傳20:35》“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瞭解下近些年美國人捐款的數字:1991年,美國人捐出1,108億美元;1992年,增加到1,243億美元;1996年,則上升到1,507億美元;1999年是1,380億美元;2000年增至2,030億美元。即使在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票縮水70%的情況下(54%的美國人擁有股票),2001年美國人的捐款額仍高達2,120億美元(80%是個人捐的,70%來自普通人)2005年,全美私人捐贈總額為2603億美元,以當年美國境內總人口2.964億計算,人均捐款878.20美元,在全球屬於領先水平。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每年近3000億美元捐款中,15%來自企業和大機構,85%來自私人捐款,而私人捐款中約七成來自普通民眾。2017年為例,美國民間慈善捐贈總額為3064億美元。

和我們有些對9.11幸災樂禍的人相比,美國人的愛心值得我們回味。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一直以來,有相當多的普通美國人不遠萬里到中國領養了成千上萬個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其中絕大多數是女孩子,相當一部分是殘疾兒童)。在911事件發生的當年,僅911事件受害最嚴重的紐約城區一地就領養了一千多來自中國的女嬰。在911事件之前,平均每一個月都有數百名中國女嬰橫渡太平洋來到美國。由此估計,現在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孩子的總數已經達到數萬人。

這些博愛的美國人在申請領養一箇中國孩子之前要經過很複雜的審查手續和焦急的等待。他們要向負責國際領養活動的機構提出申請,機構再派人對到他們進行調查:包括教育程度,健康狀況,財政收入等等。他們還要交納數萬美元,並耐心等待半年至一年時間。在收到領養通知書之後,他們來到中國,到各福利院詳細瞭解孩子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被人檢到的。他們把孩子出生地詳細情況,甚至特地到檢到孩子的地方去用照相機和錄像機拍攝下來,到孩子長大之後給她們看。他們花這麼多心思領養一箇中國孩子的目的只是“希望有一個孩子來和他們分享充滿慈愛的生活”。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據國際領養問題專家說,在發展中國家的1.43億孤兒中,美國領養的人數超過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

美國除了由政府支出的對外援助以外,還有無數民間組織向世界各國提供鉅額援助。這和美國人的慈善文化(當然還和捐款額免稅)有密切關係。

如果說中國的富人在慈善捐款方面興趣不高,比起美國企業家來,中國企業就更是“鐵公雞”。

根據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克英向記者提供的數位:目前中國工商登記註冊的企業超過了1000萬家,有過捐贈記錄的不足10萬家,也就是說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加過捐助!

美國成功的企業家功成名就之後大手筆慈善捐獻,絕對不是個別現象。英代爾的創辦人,還有零售業巨頭沃爾馬公司創辦人華頓家族等,每年都有數億美元的捐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會至今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

美國各地的許許多多公共圖書館,都是用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捐款建立起來的。卡內基早年生活貧困,依靠頑強打拼,掙得億萬家產,但他認為,自己的所有財富都是來自社會,因此這些財富必須迴歸社會,才是正道。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卡內基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人死的時候如果擁有鉅額財富,那就是一種恥辱。

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奮鬥的國家。很多通過艱苦創業而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美國企業家都和卡內基一樣,認為把鉅額財富傳給後代不但不道德,而且不明智。他們知道,富家子弟容易養成揮金如土、逍遙度日的不良習氣,金錢不但不會給子女帶來幸福,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比爾.蓋茨公開表示,他不會給子女留下很多錢,因為這對他們沒有好處。巴菲特也曾說過,他不相信王朝世襲式的財富。他表示,只要給子女留下足夠的生活費用就可以了。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美國慈善活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歐洲的基督教教會。基督教教義中的“普世”思想使教會把扶貧濟窮視為己任,經常舉行捐款等慈善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美國的慈善文化主要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理者。也就是說,就法律意義而言,個人財富屬於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價值觀的層面上,超過生活基本需求的財富應當屬於社會。

一般來說,美國人對生活抱著務實和進取的態度,一方面捨得消費,同時也很少鋪張浪費。他們對社會有著普遍的責任感,把慈善捐助看做一種義務、權利和精神寄託。可以說,美國人是一邊賺錢,一邊通過慈善捐款來回報社會。不但富人是這樣,普通民眾也是這樣。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美國《世界日報》評論說:“慷慨捐獻,是美國億萬富翁的一種不成文傳統,一種成功企業家必備的素質,一種有錢人得到社會認同的標準,一種具有終極誘惑力的精神風範。”

捐款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國,你可以聚斂財富,但必須回饋社會。美國孩子們從小就為各種事情捐錢,他們認為幫助有需要的人是理所應當的。美國人非常強調個人主義,強調個人奮鬥和競爭、淘汰;另一方面,又非常具有公益精神,這是美國社會越來越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慈善基金的透明度很高。稅法規定它們每年要向稅務局作報告,陳述它們做了哪些項目,花多少錢,資產是多少。因此它們每年都有年鑑,在網上也可以查到,任何一個公民都可以去查賬。

施比受更為有福---美國的民間慈善與基督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