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基督教并不把个人的财富看做是福报,而是认为金钱财富都是上帝委托自己管理的,并不永远属于自己,除了自己生活基本所需,将来应该归还上帝---全部捐出去。因此穷人不会羡慕富人,富人也不会鄙视穷人。 对于基督徒而言,做善事是荣耀上帝,并不期求回报,而是爱神及爱人如己的体现。《圣经·使徒行传20:35》“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了解下近些年美国人捐款的数字:1991年,美国人捐出1,108亿美元;1992年,增加到1,243亿美元;1996年,则上升到1,507亿美元;1999年是1,380亿美元;2000年增至2,030亿美元。即使在美国经济衰退、科技股票缩水70%的情况下(54%的美国人拥有股票),2001年美国人的捐款额仍高达2,120亿美元(80%是个人捐的,70%来自普通人)2005年,全美私人捐赠总额为2603亿美元,以当年美国境内总人口2.964亿计算,人均捐款878.20美元,在全球属于领先水平。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每年近3000亿美元捐款中,15%来自企业和大机构,85%来自私人捐款,而私人捐款中约七成来自普通民众。2017年为例,美国民间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

和我们有些对9.11幸灾乐祸的人相比,美国人的爱心值得我们回味。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一直以来,有相当多的普通美国人不远万里到中国领养了成千上万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孩子,相当一部分是残疾儿童)。在911事件发生的当年,仅911事件受害最严重的纽约城区一地就领养了一千多来自中国的女婴。在911事件之前,平均每一个月都有数百名中国女婴横渡太平洋来到美国。由此估计,现在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孩子的总数已经达到数万人。

这些博爱的美国人在申请领养一个中国孩子之前要经过很复杂的审查手续和焦急的等待。他们要向负责国际领养活动的机构提出申请,机构再派人对到他们进行调查:包括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财政收入等等。他们还要交纳数万美元,并耐心等待半年至一年时间。在收到领养通知书之后,他们来到中国,到各福利院详细了解孩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被人检到的。他们把孩子出生地详细情况,甚至特地到检到孩子的地方去用照相机和录像机拍摄下来,到孩子长大之后给她们看。他们花这么多心思领养一个中国孩子的目的只是“希望有一个孩子来和他们分享充满慈爱的生活”。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据国际领养问题专家说,在发展中国家的1.43亿孤儿中,美国领养的人数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

美国除了由政府支出的对外援助以外,还有无数民间组织向世界各国提供巨额援助。这和美国人的慈善文化(当然还和捐款额免税)有密切关系。

如果说中国的富人在慈善捐款方面兴趣不高,比起美国企业家来,中国企业就更是“铁公鸡”。

根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克英向记者提供的数位:目前中国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超过了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足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加过捐助!

美国成功的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大手笔慈善捐献,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英代尔的创办人,还有零售业巨头沃尔马公司创办人华顿家族等,每年都有数亿美元的捐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会至今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国各地的许许多多公共图书馆,都是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捐款建立起来的。卡内基早年生活贫困,依靠顽强打拼,挣得亿万家产,但他认为,自己的所有财富都是来自社会,因此这些财富必须回归社会,才是正道。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卡内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死的时候如果拥有巨额财富,那就是一种耻辱。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国家。很多通过艰苦创业而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美国企业家都和卡内基一样,认为把巨额财富传给后代不但不道德,而且不明智。他们知道,富家子弟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金钱不但不会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比尔.盖茨公开表示,他不会给子女留下很多钱,因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巴菲特也曾说过,他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他表示,只要给子女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就可以了。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美国慈善活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基督教教会。基督教教义中的“普世”思想使教会把扶贫济穷视为己任,经常举行捐款等慈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美国的慈善文化主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富人只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也就是说,就法律意义而言,个人财富属于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价值观的层面上,超过生活基本需求的财富应当属于社会。

一般来说,美国人对生活抱着务实和进取的态度,一方面舍得消费,同时也很少铺张浪费。他们对社会有着普遍的责任感,把慈善捐助看做一种义务、权利和精神寄托。可以说,美国人是一边赚钱,一边通过慈善捐款来回报社会。不但富人是这样,普通民众也是这样。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美国《世界日报》评论说:“慷慨捐献,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一种不成文传统,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

捐款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你可以聚敛财富,但必须回馈社会。美国孩子们从小就为各种事情捐钱,他们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是理所应当的。美国人非常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奋斗和竞争、淘汰;另一方面,又非常具有公益精神,这是美国社会越来越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慈善基金的透明度很高。税法规定它们每年要向税务局作报告,陈述它们做了哪些项目,花多少钱,资产是多少。因此它们每年都有年鉴,在网上也可以查到,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去查账。

施比受更为有福---美国的民间慈善与基督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