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中國那些厲害的農業企業?

fairyfaye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畜牧學專業畢業的,因此對於我過得農牧企業還是知道的不少的,而且我國農牧企業厲害的企業普遍是在畜牧業,其他農業企業很少有吧\r

一應該是溫氏集團,溫氏集團在2015年上市的時候,市值一度達到2000多億人民幣,成為創業板第一股,目前溫氏集團年出欄生豬2000萬頭生豬,雞30億羽,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養豬企業。\r

二就是大北農了,大北農是農業高科技公司,董事長是邵根夥博士,主要是研發生產動保產品。\r

其他比較厲害的企業比如正大集團,是泰國的華人企業,牧原集團中國第二大養豬公司,海大集團中國最大水產以及水產飼料企業,中國500強企業。新希望集團中國最大的豬飼料企業,以及江西的雙胞胎集團,江蘇利華世界第二大的白羽雞養殖公司,隆平高科,中牧集團,中糧集團,雙彙集團等優秀食品企業。最後本人鄭重說明排名不分先後。他們都是行業的巨頭,都很優秀。\r

\r

 牛博士,今日頭條鮮農場特約撰稿人,“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中國的農業企業有很多,光上市企業就超過百家,還不包括新三板上市的。

而農業本身的範疇就很大,農業企業有涉及種植業、養殖業、水產、加工企業等等。

答主所處的行業是畜牧業,就簡單八一下畜牧業相關的企業吧。

以一張榜單來簡單回答這個問題。

2017年《財富》中國500強企業中農牧企業上榜有13家,這個榜單按營業收入來排名,今年企業上榜的年營業收入最低是113.23億元。上榜的13家農牧企業是萬洲國際、新希望六和、伊利、溫氏、蒙牛、海大、通威、光明乳業、正邦、大北農、雨潤、上海梅林、禾豐牧業。其中,有6家飼料企業、3家屠宰加工企業、3家乳品企業、1家養殖企業。

其中,營業收入排第一的是萬洲國際,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說雙匯的話估計大家都明白了。2016年營業收入是1430億元,淨利潤68.81億元。

如果以淨利潤來看,排在首位的養殖龍頭企業溫氏,2016年公司以593.55億元的營業收入,取得了117.9億元的淨利潤,很厲害,也是第一次讓大家意識到養豬居然會有如此高的利潤。

而新希望六和、海大、正邦、大北農、禾豐牧業等企業雖然此前主營業務都是飼料,但近幾年也都在積極地投資養豬業務,延伸產業鏈,未來幾年,養豬業務或將成為飼料企業業績的亮點。

在說到養豬,還有一家非常厲害的企業,牧原股份。2016年,牧原股份共出欄生豬311萬頭,營業收入56億元,淨利潤達到23.22億元,而今年,公司生豬出欄量出現跳躍式增長,全年有望突破700萬頭,明年出欄量將突破1000萬頭。

當然,其實不上市的企業,厲害的也有很多。

答主所知有限,就不贅述了。


畜牧大集網


扒一扒溫氏股份,說說「公司+農戶」模式之優劣

談到溫氏,離不開以下幾個關鍵詞:

創業板市值第一股

溫氏於2015年11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市值最高時突破2,000億元。2018年以來,溫氏市值一路下落,但仍在千億元以上,且自上市以來,絕大多數時間把持創業板市值第一股的地位。

最大的肉雞、生豬養殖企業

2017年,溫氏上市肉雞7.76億隻,上市肉豬1904.17萬頭,為我國最大的肉雞養殖、種豬育種、肉豬養殖上市公司。

截止到2017年底,溫氏總資產超過490億元,淨資產333億元,17年營收556.57億元,淨利潤約70億元。

「公司+農戶」模式

溫氏經過30多年的摸索、打磨,靠「公司+農戶」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實現了快速擴張,和多元化發展。一是養殖品種從肉雞擴充到肉豬、鴨、奶牛、鴿;二是產業一體化,往上下游延伸,業務涵蓋種豬(雞)、獸藥等動保產品、飼料、食品加工、流通連鎖經營。

再說說「公司+農戶」模式之優劣

養殖業存在兩種主要模式:以牧原為代表的自繁自養、以溫氏為代表的代養。

「公司+農戶」模式的優點(或特點):

1、輕資產,擴張快

2017年,溫氏固定資產佔總資產比率為29.44%,而牧原為44.07%;固定資產加在建工程佔比為36.80%,牧原為50.30%。

溫氏的代養模式,由養戶來建豬場、配置養殖設備,公司自身在固定資產上的投入較牧原少很多。這種模式,有利於快速擴張,擴大產能。

2、養殖風險、成本轉移

隨著國家環保監管政策趨緊,豬場需要在糞汙處理等方面加大投入,這部分的成本由溫氏合作養戶來承擔。

育肥豬達到出欄標準後,由溫氏按照標準進行驗收、回購。養殖過程中的仔豬、獸藥、防疫、飼料等,由溫氏統一提供,並記入代養戶賬上,在收購結算時統一扣除。

如此一來,育肥豬成活率、料肉比,取決於養戶養殖水平。因為養殖水平低導致的高成本,亦由養戶承擔。

劣勢:

1、品質不可控

「公司+農戶」的開放模式,在整體品控上,會比自養模式差。2.1萬戶肉豬養殖戶,在獸藥使用、防疫管理上水平不一,豬肉的品質也就難做到整齊劃一。

事實上,不只是溫氏,不只是養殖。農業的「公司+農戶」模式,都面臨這個問題。

2、盈利水平可能較自養低

這一點有爭議。

從17年年報數據來看,溫氏毛利率為20.06%,牧原為29.81%;溫氏銷售淨利率為12.58%,牧原為23.56%。兩個指標均相差約10個百分點。

當然,這只是溫氏、牧原兩家數據的比較。能否說明,代養模式比自養模式盈利性差,存疑,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結:生豬行業週期性明顯,目前處於下行期。溫氏也好、牧原也好,只要能把肉豬養殖完全成本控制在生豬收購最低均價之下,便可盈利。


新農業內參


國企有中國供銷集團,中國農業發展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首農集團,京糧集團


三農縱橫


正大,中糧,新希望,


嘉禽業


大體山東這邊比較好的,六和,中慧,禾豐,海大(海鼎投資),布恩,正邦,另外全國的,就溫氏,希望,雛鷹,雙胞胎,正大,牧原,最近中糧也在佈局飼料養殖,


生活在港城


中農富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