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聶姓來源

天下聶姓來源


一、姓氏源流 聶(Niè 聶)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春秋時齊國丁公封其支庶子孫於聶城(今山東省茌平縣西,一說河南清豐縣北)為齊國附庸,稱聶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衛大夫(一說楚國大夫)食採於聶(今河南省濮陽),子孫以地為氏(據袁義達與杜若甫的《中國姓氏大辭典》所載,衛大夫采邑地為今山東聊城,而楚有攝叔,而無聶叔,袁、杜二人認為古籍有誤)。

3、古有地名聶北,春秋時屬邢國(今山東省茌平西),亡後屬齊,居者以地為氏。

4、出自他族有聶姓或改聶姓:

宋時猶太人入中國,在元、明時採用漢姓,其中有聶姓。

清滿洲人姓,世居遼陽。

今滿、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姜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又稱呂尚、呂望、齊太公,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垂釣渭水河邊,被文王禮聘為相。後佐武王伐紂,居功至偉,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下傳至齊丁公時,丁公封其支庶於聶,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聶姓。他們尊姜尚為聶姓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關於聶姓之確切發源地,由於眾說紛紜,今無從考證,但聶姓發祥於今豫魯一帶應無疑義。見諸史冊的第一位聶姓人是戰國時的聶政,為韓國軹(今河南省濟源西南)人,其後西漢有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人聶壹(一作聶翁壹),東漢有穎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人聶季寶,另有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太守後為廷尉的聶尚。表明在東漢之前,聶姓基本以北方為其繁衍發展的中心地帶。魏晉南北朝時期,聶姓在今山西的夏縣一帶發展迅速,並呈現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於是產生了聶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東郡。另外,由於此際社會動盪,聶姓已有播遷江南者,其中落籍於新安江流域的聶姓,經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聶姓新安郡望。此際見諸史冊之人物有三國吳人聶友,乃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南朝梁有聶松,可見此際聶姓已南遷於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一帶。隋唐之際,聶姓在上述兩大郡望依舊繁衍興盛,並以兩地為中心,向周邊地區播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聶姓以南方人居多,而且今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尤其是南宋偏安臨安之後更甚。南宋末期,由於北方已由夷族統治多年,相對南方較為穩定,聶姓繁衍出現新特點,即北方發展平穩,南方避亂播遷。元末,由於軍閥紛爭,瘟疫流行,使中原、華東、中南各地餓殍遍野,赤地千里。朱明王朝一統天下後,為恢復當地經濟,強行從戰火波及不到的山西進行移民。於是,山西聶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明中葉以後,沿海之聶姓有遷臺者。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今四川、重慶人口銳減,後湖廣填四川時,有兩湖之聶姓入川。清代以後,聶姓分佈更廣。如今,聶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北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聶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聶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三、歷史名人

聶 政:戰國時韓國軹人,俠客。韓哀侯時,嚴仲子與相俠累爭權受挫,遂聞名拜訪,獻巨金為其母祝壽,並懇求代為報仇。他以老母在,不許。母病故後,仗劍直闖相府,刺殺俠累後自殺。

聶 松:南朝梁畫家。善畫人物,與稽寶鈞齊名,姚最謂其畫“賦彩鮮麗,觀者悅情,為張僧繇之亞。”

聶夷中: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人,唐末詩人。鹹通進士,曾官華陰縣尉。出身寒苦,仕途失意,詩篇中多有關懷民生疾苦和諷喻時世之作,語言樸素流暢,言近意遠。《詠田家》、《公子行》尤為佳作。

聶文進:幷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五代後漢將領。歷任兵馬押司空、樞密院承旨、屯衛大將軍。後漸驕橫,與李業叛亂,為郭威所殺。

聶冠卿:歙州新安(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大臣、學者。真宗進士,曾奉命使遼,遼主慕其文詩,禮遇甚厚。累遷翰林學士、判昭文館兼侍讀學士。嗜學好古,尤工詩。有《蘄春集》等。

聶 昌: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北宋大臣。由太學上舍入仕,欽宗時累進戶部尚書,領開封府,後拜同樞密院。反對與金議和,稱不可輕棄國土。

聶王圭:平定州壽陽(今屬山西省)人,元代官吏。金末率眾降蒙古,以功授平定等州總管都元帥。與元好問、李敬齋等友善。

聶 輝:聶王圭孫,元代大臣。歷任廣東、山西、雲南等地方官,後又任兵、工二部尚書、陝西省參知政事。

聶 豹:字文蔚,號雙江。江西省吉安永豐人,明代大臣、哲學家。進士出身,曾任兵部尚書,後加太子太保。有《困辨錄》、《雙江文集》。

聶大年:江西臨川人,明代官吏、學者、書法家。入翰林。博通經史,工詩,善古文,亦能書,得歐陽詢法。有《東軒集》。

聶士成:安徽合肥人,清末將領。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積功升至提督。曾赴臺抗法,赴朝御日,遼陽大高嶺一戰,斬殺日將富剛三造。戰後創立武毅軍,八國聯軍侵華,據守天津,力戰陣亡。

聶緝槼:曾國藩婿,湖南衡陽人,清末大臣、近代民族資本家。曾任江蘇布政使、安徽巡撫、浙江巡撫等高職。生平重視實業,後獨辦恆豐紡織新局。

聶耳:雲南玉溪人,現代作曲家。中共早期黨員。1935年在日本游泳時溺水身亡,年僅23歲。其《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聶榮臻:四川江津人,共和國元帥。人民軍隊的卓越指揮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在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功勳卓著。建國後又為新中國科技和國防現代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具有遠見卓識軍事家、革命家。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新安郡:晉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西)。

2、堂號

聶姓的主要堂號有:“賜書堂”、“三禮堂”、“環溪堂”、“河東堂”、“臨川堂”等。

五、宗族特徵

1、聶姓家族優異無比,人才濟濟。不但節義之士滿載於他們的家譜之中,而且出了不少的名臣良吏和飽學之士,留給千秋萬世的子孫以無盡的光輝。

2、現今當代聶姓多將領。除音樂家聶耳外,共和國共有四位聶姓將帥。大名鼎鼎的聶榮臻元帥,還有中將兩位,他們是湖北省禮山人聶鳳智,安徽省阜南人聶鶴亭,巧合的是,此三人均卒於1992年。另有少將聶濟峰,河北省晉州人。

====================================================================

【聶姓宗祠通用對聯】

〖聶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聶國;

望出河東。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鞏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豪俠報德;

寒士憫農。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韓國軹人聶政,因避仇隱於屠者之間。韓烈侯時,大臣嚴遂和相國韓傀在爭權中結下怨恨,求聶政代為報仇,送黃金百鎰為聶母祝壽,聶政以母親在不許為由,當時未答應他。母親去世後,他單獨持劍入相府刺殺了韓傀,然後自殺。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聶夷中,字坦之,河南人,家境貧寒。鹹通末年中進士,官華陰縣尉,仕途不得意。其詩多為五言,語言通俗,為晚唐詩中的優秀之作,《傷田家》一詩描繪了農民的疾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跟前瘡,割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遍照逃亡屋。”

憫農有詠;

貢士得人。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聶夷中,工詩,有《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下聯典指宋·聶昌,由太學上舍累官戶部尚書,領開封府。遇事奮然不顧,敢誅殺。

-----------------------------------------------------------------

〖聶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草澤辛楚第;

晚唐詩韻家。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聶氏宗祠“賜書堂”堂聯。

-----------------------------------------------------------------

〖聶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隱娘得師成俠;

書兒誅盜酬恩。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聶隱娘隨老尼學成劍術。下聯典指清·聶書兒之父命案遭冤,得臬司昭雪,乃獻書兒為婢,後臬司落職歸,遇盜,書兒皆誅之。

-----------------------------------------------------------------

〖聶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河山依舊風光美;

東方既明氣象新。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聶姓郡望“河東”二字的嵌字聯。

播千古英風之俠:

謀九重武士之豪。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韓國軹人聶政事典。下聯典指漢代鉅富聶壹事典。

-----------------------------------------------------------------

〖聶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摩天嶺上,勇名傳萬古;

連山關前,功勳蓋千秋。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清代直隸提督聶士成,合肥人。性勇敢,光緒間,中法越南之戰時,他防守臺灣有功。中日之戰,士成以孤軍守摩天嶺,屢退日軍,收復連山關,殺日軍官。後總統武毅軍。八國聯軍攻天津,聶士成力戰拒敵,終於陣亡。

俠烈同出一門,捐軀靖難;

節義上聞十事,下詔旌閭。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代名士聶政事典。下聯典指宋代史士聶堯事典。

酒罷客將歸,一閣崢嶸斜照紫;

曲終人不見,數峰杳靄暮煙青。

——佚名撰聶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省昆明圓通山聶耳亭聯。亭在圓通山頂,為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1912-1935)而建。聶耳,原名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雲南玉溪人。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作有歌曲三十多首。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經集體填寫新詞後,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同年3月5日通過,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聶姓開國將帥生平簡介】

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縣人。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到蘇聯學習。次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黨委軍委特派員,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長,並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任11軍黨代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1929年8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底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委。1932年後任紅軍東路軍政委,參與指揮漳州戰役,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市長,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名譽會長。1966年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77年、1982年當選為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聶鳳智中將

聶鳳智(1914-1992),湖北省禮山(今大悟)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第十二師班長、排長、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紅9軍第27師81團副營長、營長、營政治教導員、副團長,紅31軍團長、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員、隊長、副團長,抗大第一分校膠東支校校長,膠東軍區第五旅13團團長、旅長,中海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第六師師長,第五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25師師長,第九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第三野戰軍27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中朝聯合軍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4月3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終年78歲。

聶鶴亭中將

聶鶴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葉挺獨立團排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25師73團連長,中共東江特委教導營營長,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謀,紅四軍第11師35團副團長,33團團長,師參謀長,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參謀長,軍團作戰科科長,甘肅野戰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大隊大隊長,軍委總參謀部一局局長,軍委參謀部部長,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高級參謀,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參謀長,哈爾濱衛戍司令員兼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遼北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工程兵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1年3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6歲。

聶濟峰少將

聶濟峰(1914-1992),河北省晉縣人。1937年參加抗日遊擊隊,任副隊長,1938年編入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獨立2團政治處幹事、師輪訓隊特派員,第385旅直屬隊特派員,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保衛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太行軍區獨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9縱25旅政治部主任,豫西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15軍43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進軍豫西、淮海、渡江、廣西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45師政治委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上甘嶺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15軍副政治委員。1963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後歷任第15軍政治委員,軍政大學副校長、副政治委員,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副校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1992年2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聶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聶力中將

聶力(1930-——),祖籍四川省江津縣(今市)人,1930年9月23日出生於白色恐怖的上海。童年同母親張瑞華歷經磨難飽受摧殘,為了生活,她被送入紗廠當童工,超強度的勞動,使她失去了幸福的童年,更沒有父母的疼愛。1947年進入榮臻小學學習。1948年進入華北育才中學學習(後與北平師大女附中合併)。195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3年高中畢業,第二年考取留學蘇聯預備班。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回國後,被分配到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任技術員、工程組長。1965年至1977年,任七機部一院十三所儀器室主任。1978年至1982年,任國防部科委科技部副局長。1982年至1985年擔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參加了遠望號測量船的研製和潛艇運載火箭發射試驗的組織領導工作。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婦女聯合分副主席。第七屆、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24日晉升為中將軍銜。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是開國元勳聶榮臻元帥唯一女兒;夫,當代將軍丁衡高上將。

聶奎聚中將

聶奎聚(1926.9.18-1992.7.2),山東省青州縣人。1944年7月參加革命。194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畢業,大專學歷。1944年7月參加八路軍。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7月任山東獨立1旅3連戰士,魯中軍區警衛10團1營班長、營部文化幹事。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至1949年任魯中軍區警衛10團1營文化幹事,警衛1團1營2連副政治指導員、2營6連政治指導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至1950年任魯中警衛1團3營副政治指導員。1950年至1953年任華東海軍第6艦隊廣州艦政治幹事、副政治委員、艦長兼政治委員。1953年至1956年任華東海軍第6艦隊1大隊副大隊長兼廣州艦艦長、大隊長。1956年至1960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1960年至1962年任海軍東海艦隊司令部軍訓處訓練科科長。1962年至1964年任海軍護衛艦支隊參謀長。1964年至1969年任海軍護衛艦支隊支隊長。1969年至1977年任海軍基地副參謀長。1977年至1982年任海軍基地司令員。1982年至1985年任海軍副司令員。1985年8月至1987年9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司令員、艦隊黨委副書記。1987年9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海軍東海艦隊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艦隊黨委副書記。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校官軍銜。榮獲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1992年7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