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後,田螺長得正肥,農村小媳婦撿回一大籮,煮湯犒勞一家人

立夏過後,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了,田螺長得正肥嫩,農村的水田也剛剛翻過,田螺從泥土裡冒出頭來,正是撿田螺的最好時候。


老家的弟媳每天都揹著竹簍去田裡撿田螺,回來後養在大水缸裡,每天換兩次水,三四天後,等田螺吐乾淨了沙子,就可以煮了。

立夏過後,田螺長得正肥,農村小媳婦撿回一大籮,煮湯犒勞一家人

撿田螺要挑早上或者傍晚,這時候天氣涼爽,田螺貪涼,紛紛鑽出頭來覓食,明晃晃的水田裡到處是田螺,不用費工夫,一會兒就可以滿載而歸。

在貧瘠的農村,田螺是一道美食,可煮湯、亦可爆炒。俗話說,“一個田螺三口飯,八個田螺一碗湯”,說的就是田螺的鮮美。啜一隻田螺,現在尾部吸一口湯汁,再從頭部把螺頭吸出來,那滋味讓人忍不住多扒兩口飯。

弟媳曾經也在大城市裡呆過,做了幾年工,認識了堂弟,最後兩人攜手回老家養了兩個娃。都說生了孩子的女人特別認命,弟媳就安安心心的留在農村帶孩子,讓堂弟一個人在外面打工。

堂弟一個月寄回來一千來元,家裡孩子奶粉、尿片、衣物、藥費等七七八八就所剩無幾了。為了節省伙食費,弟媳在家養土雞土鴨,種菜種田,還有就是搜尋一些野生的食物,比如野果野菜、田螺泥鰍、河魚河蝦等,這些沒有汙染的天然食品經過弟媳巧手烹飪,變成一道道美味佳餚,讓家裡人讚不絕口,兩個娃更是吃得肚子滾圓。

田螺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鈣質,孩子吃了眼睛會特別的亮。但田螺原本的泥沙味很重,弟媳從田裡摘回這兩種葉子,一種叫假嘍,一種是紫蘇,不僅可以消除田螺的泥腥味,炒出來的田螺還有獨特的香味。田螺長在田裡,含有寄生蟲,弟媳煮的時候都要煲上一個小時,儘量殺滅寄生蟲,還能保證田螺入味。

立夏過後,田螺長得正肥,農村小媳婦撿回一大籮,煮湯犒勞一家人

田螺煮湯雖然鮮美,但是還是炒田螺最美味,有時候閒著無事,弟媳炒上田螺當零食。先燒熱了油鍋,放入蔥、姜、辣椒、酸筍、田螺爆炒,再加入料酒、醬油、水悶煮,快收汁的時候加入假嘍、紫蘇,一盤又香又辣的田螺出鍋了。

大家紛紛拿著牙籤把螺肉剔出來,一口吸到嘴裡,香、麻、辣的田螺根本讓人停不下來,吃完一個又一個,真的是十分過癮。

因為弟媳在,所以每一次回來家,都忍不住去她家蹭飯。不過,再過一年,她小兒子滿三歲後,她也要出去做工了,要再吃到她炒的田螺,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