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農曆四月初五,霪雨霏霏。與弟妹一道回孃家,順便遊覽寶應寺。

寶應寺也叫寶龍寺,清代也叫臥雲庵。位於山西省陵川縣西南20公里外的禮義鎮東溝村關嶺山山腰。該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創建於漢唐,大興於元明。寺院坐落在陵川、高平、長治交界的臥龍山(關嶺山)上。臥雲庵歷來是修行人靜修的場所。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雞叫一聲三縣明,狗咬一聲三村聽”“米山面山香油河”“吃水不用擔,自動流到缸裡來。”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景觀,也使得這座古剎千年不衰。陵川古有八景,“秦嶺臥雲”是八景之一,“秦嶺臥雲”便是這裡。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早上八點,我們便出發了。天下著綿綿細雨,弟妹孃家是東溝村,熟門熟路。我們開著車,沿著曲曲折折的鄉村盤山公路,大約行駛了十多分鐘,便到了寶應寺腳下。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步行上山。上山的路不寬,僅容一輛車通過。真可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路兩旁,參天松柏笑迎八方來客。經過修建,松柏中間幾乎沒有雜草,乾淨而整潔。最使我養眼的是路旁三棵奇異的松樹了。它們的根深深的扎于山間的石縫中,它們有的彎著腰,有的頭幾乎朝下。他們的樹冠枝繁葉茂,有的樹枝在岩石的阻擋下已經無處伸展。它們在倔強的尋找生存空間,不能向左邊伸展的,就一直向右伸展,不能向右邊伸展的,便一直向左伸展,不能向上伸展的,就一直向下伸展。特殊的環境造就了它們無比堅毅的性格,也造就了它們奇異的姿態,有的樹枝前仰後合,有的樹枝猶如盤虯臥龍,有的樹枝如同長蛇般伸出很遠。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我就增加生命的寬度”“樂觀向上,神采飛揚。”這些精神,在他們身上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面對這些堅韌無比的植物,我不由的停下了腳步。

此刻的我沒有了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它們!

我只能駐足久久凝望!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上山的路並不遠,大約百米便到。

寶應寺寺院的入口在低處。進門是一尊彌勒佛像,彌勒爺敞胸露懷,樂呵呵的笑迎賓朋。拾階而上,寬敞的寺院便映入眼簾。從入口處進入寺院,真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祖的誕生日,也是寶應寺廟會。

由於下著濛濛細雨,香客不算太多,但也絡繹不絕。佛門淨地,清淨而自在。人雖不少,但沒有一絲喧囂,停下腳步,只聽見“沙沙沙沙……”的小雨聲。前來拜佛的香客,虔誠的上香,虔誠的點亮心燈,虔誠的跪拜,虔誠的許願……肅穆的寺院因為有了香客的虔誠而更加靜謐。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大殿前的大香爐裡插滿了香,有長的,有短的,虔誠的師傅不斷用小耙子整理著香爐。嫋嫋香菸,在微雨中顯得絲絲縷縷。寺院裡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兒。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大殿兩旁的牡丹花開的正濃。農曆四月,洛陽牡丹已經凋謝,多數春紅已經不再爭豔,簇簇盛開的牡丹顯得更加雍容富貴。“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牡丹始盛開。”我不由脫口而出。

粉紅色的牡丹開的正濃,一株牡丹開出了上百朵花朵。粉紅色的花朵猶如凌波仙子飛舞在綠色的枝葉之上;白色的牡丹是單層的,她的葉片要比粉紅牡丹的葉片稍大些,微雨的滋潤,使得有的葉片耷拉向下,但她的花心卻倔強的向上,一副堅強不屈的樣子。紫色的牡丹還未開放,但是卻結了上百朵花骨朵,所有的花骨朵含苞欲放。嬌豔的牡丹在微雨的沐浴下楚楚動人,風姿綽約。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跟隨香客們在寺院轉了一圈。全寺共分三院,中院從後至前依次是大雄寶殿、東西配殿,觀音殿、地藏殿、大悲殿、伽藍殿、祖師殿、天王殿,東院有齋堂、老君殿,西院為靜修院。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站在寺院中央抬頭仰望,院後是綿延數百里的大山,山上蒼松翠柏。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中,靜靜矗立在半山腰的是鑼鼓洞。微雨中的鑼鼓洞更加安詳,他慈祥的猶如一位深沉的老人。“當——”寺內鐘聲響起,驚動了沉寂的鳥兒,“撲拉——”幾隻鳥兒略過鑼鼓洞上空。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在平常,鑼鼓洞是不讓隨便進去的,在幾位香客的軟纏硬磨下,隨和的師父帶我們去小遊一番,但師傅對我們千叮嚀萬囑咐。

跟隨寺內師父從側門出去,沿著一條僻靜的小道我們上了後山。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不大一會兒便到了鑼鼓洞。這裡有大大小小的石窟3窟,這些石窟均為魏晉時期大興佛教的產物,石窟群規模雖不大,但造型渾樸粗獷,窟內有大小佛像 20 餘尊。其內有秦始皇避難的藏身洞和出寶物的修身洞,惜寶洞口現被一巨石堵掩,留下了“要想洞門開,還要原人來”的美麗傳說。

山崖邊上有一塊非常平整的巨石,叫試心石。傳說,心誠的人爬上去掉不下山崖,心不誠的人爬上掉不下去。香客們都爬上去試了試,挺險的!但是,無人掉下去哦。我想,凡是來這裡遊玩的人們都是心懷虔誠來的,那會有不誠之禮呢?說是試心石,無非是佛祖的教化罷了,“心誠則靈”“誠心誠意”“誠實”這些有關誠的詞語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一塊石頭來教導人們發揚美德,古人真智慧也!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站在鑼鼓洞園內,看著山下的寶應寺。忽然,我的眼前浮現出了那個古老的傳說。相傳,有位得道高僧來修建寶應寺,在他的帶領下,寺內工人們辛勤勞作。有一位細心的工人發現,這位高僧每天都在忙碌,從不見他去買菜、做飯。但是每到開飯時,工人們都會吃到香噴噴的飯食菜。這位工人疑心大起,有一天快到做飯時,他悄悄尾隨高僧偷看,他發現:高僧坐在廚房,屁股一蹲一起,每蹲一次便會出現一堆白花花的饅頭。工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其他人。一傳十,十傳百……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天機洩露!高僧駕鶴遠去!我不禁咒罵起了工人的好奇心!我的腦中也忽然冒出了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原路出寺院,寺院門口有兩座塔,虔誠的香客們在院內師傅的帶領下,繞塔轉三圈,虔誠的許下了自己的心願。和其他香客一樣,我也雙手合十,許下了自己的心願:祝願我所愛的人和所有愛我的人,一切安好!

站在寺院門口,極目眺望。近處,曾經輝煌的關嶺山煤礦遺留的斷垣殘壁,似乎在訴說著昔日的繁華。不遠處,因採空而遺留的坑坑窪窪的路面如泣如訴,它在向歷史訴說著那份曾經的功績。遠處,現代化的農業蒸蒸日上,人們熱火朝天的奮鬥著。

遊陵川古八景之一:“秦嶺臥雲”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將杜甫的豪邁裝在了我的胸中。

坐車緩慢下山,再次仰望寶應寺,微雨紛紛,雨中的寶應寺雲霧繚繞,山頂的雲不斷升騰,半山腰的雲不斷鋪展。縹緲在煙雨中的寶應寺猶如仙山樓閣。

此時,我突然悟出:哦,“秦嶺臥雲”!這才是正真的“秦嶺臥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