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虽悲愤而死,然而并不值得同情

说到屈原,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文章和忠贞确实令人佩服。但是舍此二者,其为人处世甚至是人生的三观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我们先从其为人处世说起。史记里说屈原名平者,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根据太史公的描述,屈原年轻的时候就任左徒之职,在朝堂里也很有发言权,在外交上也很有代表地位,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可是为什么如此顺风顺水的屈原会走向投江汨罗的下场呢?

屈原虽悲愤而死,然而并不值得同情

主要原因在于失宠!为什么会失宠呢?因为公子子兰和靳尚进谗言。这在屈原正要大力整顿改革的当头,被这么一顿操作,指定内心受不了啊,所以的渐渐的成了一个幽怨的人。由于自己被贬官外放,不再是天子近臣,说的话自然也就没了分量,这似乎是他能写下美丽辞藻的原因吧!具体可参考张继,落地的时候能写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可一旦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便再难有文学上的建树了。

就在大家都把问题归咎于公子子兰和靳尚身上的时候,有谁想过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为什么这俩人会向楚怀王进谗言?为什么楚怀王又听信了谗言?这两个条件少了一个都不能让屈原被贬,然而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了。我们可以说这俩人是小人,也可以说楚怀王昏庸,但是屈原自身就没有一点缺点吗?他为什么会受君臣的一起排挤?是不是他在朝堂上的跋扈和专横,一向以我朝堂之上,除我之外,都非君子的态度示人?如此做事,搁谁谁心里都会不舒服的。何况大家同朝为臣,凭什么你要站在道德水平的制高点上?

屈原虽悲愤而死,然而并不值得同情

而在屈原遭到贬谪之后,没有学会韬光养晦,他日重返朝堂,再以正确的姿态去指点江山,而是选择了抱怨!没错,是抱怨和不平:朝里有奸臣啊,怀王你太昏庸!试想谁能让这样一个人重返朝堂?偏偏屈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忠贞和政治观点与别人形成一个不可调和的立场,他把自己包裹的仿佛一个贞节列妇的形象,怀王疏远他了,他感觉就像是男人有了外遇一般难受,如此这般,不受伤那才是咄咄怪事了。

在屈原投江前,曾写下许多悲愤的辞章。《九章》里: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有人认为屈原有可能是断背山,这或许是无稽之谈吧。屈原是在楚顷襄王二十二年死的,所以不大可能是和楚怀王又攻受之情。彭咸乃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屈原也可能是效仿古人,想投水而死谏吧!

屈原虽悲愤而死,然而并不值得同情

可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有自杀这一条路吗?自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杀是一种逃避,说的更难听一点,大概是无用吧!

屈原死之前,碰见了一个渔父。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只有我清醒着,因此被放逐。"(他到死前都还是这么高的姿态,这究竟是进了怎么样的一个死胡同)

渔父说:"圣人不会死板地对待事物,而是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连渔父都不认同他这个所谓曾经左徒的言论,可见其偏执到了何种地步,说严重一点,他有点自恋狂。知乎上有对其开篇的几句翻译,并称其为玛丽苏的鼻祖,以下为翻译文字:

我的祖上很牛逼啊,我爸叫李刚。

我的生日避开了处女座啊,出生的时间又比较好。

我爸被我的美貌震精了,开始给我取了名字。

我的名字叫做:璃莹殇·安洁莉娜·樱雪羽晗灵·血丽魑·魅·J·Q·安塔利亚·伤梦薰魅·海瑟薇·蔷薇玫瑰泪。

我不但长得那么帅,就连留的眼泪都是五彩的。

穿上帅气骚包的衣服,喷上价值50000忆一瓶的香水。。。。)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屈原虽悲愤而死,然而并不值得同情

屈原还是投江了,留下了文章和忠贞。后人们宣扬着他的忠贞,却并不一定会接受这样一个人,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是某种需要,就像诸葛亮被广为传颂大概一个道理吧!屈原的忠贞甚至比不上诸葛亮,他只能算得上是愚忠吧!

当然,除了文章和忠贞,屈原留下的,还有我们的一天假期。不过现在的文化遗产名录上,这个节日属于韩国了。对于屈原,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