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雲上線試商用:五年成爲國內TOP3公共雲服務商

今年3月30日,紫光雲戰略正式啟動,紫光集團宣佈將投資120億元,進軍公有云市場。此後三個月裡,紫光雲用遠超常規的建設速度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和測試工作。截至2018年6月30日,紫光雲華北1區(天津)、華北2區(廊坊)和西南1區(重慶)的建設及內測已經按計劃完成,紫光集團隨即在7月10日宣佈紫光公有云上線試商用,向公有云市場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紫光雲上線試商用:五年成為國內TOP3公共雲服務商

快速上線實力佈局

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告訴飛象網記者,今年3月以來,紫光集團超過3000人參加了選址工作,最終決定先在天津、廊坊和重慶三地部署。“紫光雲最初的目標就是3個月上線,時間抓得非常緊、非常細,而且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新架構、高起點、可信賴三個原則。”吳健說,“現在成功上線,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紫光雲聯席總裁焦剛表示,北上廣深地區是目前整個公有云市場的核心區域,佔整個公有云市場的85%,是每一家雲服務商的必爭之地。“廊坊是北京區和華北區很重要的一個節點,也是紫光接入北京的核心節點,所以紫光雲第一期先圍繞著北區和西區進行建設,第二期會在南區和東區布點,現在已經進入選址階段。”焦剛說。

試商用階段,紫光雲將是開放的,用戶可以在網上註冊提出試商用申請,紫光雲則會根據用戶的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面對面的拜訪、上線。與此同時,紫光雲還會選擇重點覆蓋區域和行業客戶到平臺上來進行測試,從而有助於發現問題、瞭解客戶的需求。

商用經驗積累已久

吳健表示,現階段雖然說是試商用,其實與商用沒有什麼差別,紫光集團內部已經有單位上雲投入使用。比如新華三和正在建設的三大信息基地,包括新華三的業務系統,都已陸續正式上線。“不出意料,上線的情況很好。”吳健說,“這是因為新華三在私有云、專享雲領域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積累,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值得信賴,所以紫光雲在面向企業客戶時很有優勢。”

紫光雲交付大型客戶的能力確實非常強,紫光雲團隊曾承擔過中海油、中外運、中廣合等大型央企的雲項目,現在國內最大的金融雲——網聯的金融雲平臺也是由紫光雲團隊負責的,這些項目實現了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雲、SDN的全部交付。因此,紫光雲在大型客戶的交付能力上有充分的經驗和實力。現在紫光雲的主要任務是針對中小企業客戶和具有大規模用戶群的純互聯網客戶進行研發,通過優化平臺和底層技術,改善客戶自助上線的體驗。

從雲計算的發展歷程來看,以前多是互聯網公司在提供雲服務,現在雲服務提供商的來源越來越複雜,而且建設思路也各有不同。有的公有云在向私有云發展,有的私有云在致力於成為公有云平臺,不過總的來看,這些發展思路都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出現了不少爛尾工程。

“不過紫光包括新華三是絕對不會交付爛尾工程的。”吳健說,“紫光雲會紮紮實實地幫助客戶完成上雲遷移,並充分滿足客戶對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一切才剛剛開始

此前紫光集團宣佈雲戰略時,外界曾有質疑,認為紫光涉足雲服務有點晚了,因為這個領域已經有不少巨頭在長期經營,而且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據Gartner提供的數據,微軟、AWS、阿里穩穩佔據了公有云前三名位置,其中阿里雲佔據著國內近50%的市場份額。對此,焦剛的回答是一切才剛剛開始,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的IT信息化市場投資規模近萬億,公有云市場與之相比非常渺小,所以說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焦剛說。

此外,優質的雲服務絕不僅僅體現在線上,有的時候,線下的能力可能更重要。據焦剛介紹,紫光雲擁有完備的銷售隊伍、服務隊伍和渠道隊伍,原屬新華三、紫光的一萬多名員工分佈在全國各地,另有近一萬家渠道夥伴,無論客戶打算採購紫光的設備、軟件或者服務,都可以得到及時的響應和支持,這是專注於線上平臺的互聯網企業難以比擬的。焦剛表示,紫光雲一方面要把現有的資源利用起來,轉入到自身體系裡,同時還會發展更多的專業力量,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等。通過繼承、發展、升級,不斷強化紫光雲的整體優勢。

按照紫光雲的發展規劃,2018年是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發佈紫光雲戰略,合集團之力構建雲板塊隊伍,並在2018年底完成華北、華東、華南、西南4個大區、20個城市二級節點的建設;2019年-2020年為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6個大區10個一級節點、50個城市節點建設,總投資額46億,致力於成為國內TOP5公共雲服務商,並進軍海外市場;2021-2023年進入到領先階段,紫光雲屆時將完成6個骨幹節點、20個一級節點、100個城市節點的建設,成為國內TOP3公共雲服務商。

這樣看來,紫光雲是準備逐步加大投資,與剛剛起步的雲服務市場一起成長壯大。技術底蘊加上超然的魄力,紫光雲成為國內TOP3公共雲服務商誠可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