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授衔,此战将主动申请授予中将,中央却说:必须升一级

一九五五年开国授衔,中央要一位将军自己填写军衔,这位将军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填了个“中将”,不过,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最后正式授衔时,他却被授予了上将。这位将军是谁?为何中央要授予他上将?

一九五五年授衔,此战将主动申请授予中将,中央却说:必须升一级

事实上,这位将军正是赫赫有名的陈奇涵将军,说起这个名字,不少人都感到有些陌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革命先驱的传奇人生。陈奇涵,一八九七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兴国县,一九一九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后进入赣军,成为一名见习战士。陈奇涵军事能力很强,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很快便升任代营长,不过,越是在赣军中呆下去,他越是感觉到军阀的腐败。一九二四年,陈奇涵毅然脱离赣军,转而投向孙中山革命政府,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

一九二五年,陈奇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一名教官,不少后来出名的将军,包括胡宗南、陈诚等人在内,都曾是他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一位名叫何绍南的反共分子,晋升少将军衔后,便向陈奇涵炫耀,他说:“奇涵兄,你看我现在都已经是少将了,你还什么都不是,看来中共待你不怎么样啊!”陈奇涵却不以为然,说道:“我看未必,少将里面也有不少吃着干饭的窝囊废,况且军衔有什么用?我还是陈诚、胡宗南的老师呢,如果要授衔,我的军衔就算不比他们高,也能打个平手吧!”何绍南听后不由羞愧,脸色涨得通红。

一九五五年授衔,此战将主动申请授予中将,中央却说:必须升一级

土地革命期间,陈奇涵积极地投入其中,先后担任红三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一九三七年,陈奇涵被调到中央,担任军委四局局长,后调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多次在黄河防线阻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进攻。此后,陈奇涵一直未上战场,而是在战场后方从事教育活动,先后担任军政大学分校校长、教育长等,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解放战争打响后,陈奇涵历任东满军区副司令、辽南军区司令、东北军区参谋长、江西军区司令员。期间,参加了东北的冬季攻势,后又组织剿匪作战,战功显赫。建国后,陈奇涵历任中共中南局委员、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解放军监察委员。一九五五年,当陈奇涵的“中将”军衔申报交到了中央首长的手上时,中央首长当即批示:陈奇涵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战将,必须给他升一级!

一九五五年授衔,此战将主动申请授予中将,中央却说:必须升一级

就这样,陈奇涵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事实上,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合情合理的,他此前担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当时又担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直属于中央军委,完全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陈奇涵也由此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军法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