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水浒》一书,西门庆和王婆是利益关系,和潘金莲是肉体关系,若要分析其性格,除好色、狠毒外再无别的。

但西门庆这人其实还不错,比大多数暴发户都强,比如现在靠直播发了财、纹着花胳膊的一拨人;也比大多数忘恩负义的读书人强,负心多是读书人,陈世美所在多有。

这并非是替西门庆翻案,而是仅根据书中分析得出。

然而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好人有时候是坏人,坏人有时候也是好人,这一点在他和郓哥的互动中可以大略窥测:

一、西门庆跟郓哥是老熟人

郓哥登场时写道:

那小厮生得乖觉,自来只靠县前这许多酒店里卖些时新果品,如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

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推测出,郓哥与西门庆两人是旧识,郓哥提着篮子沿街叫卖水果时,西门庆经常照顾他生意。西门庆家财万贯,有时多给一星半点的,该也是常有之义。

这天郓哥“正寻得一篮儿雪梨,提着来绕街寻问西门庆”,这就像平安夜的街头,卖花卖苹果的小姑娘追着一对对情侣,不同的是卖花童是漫天撒网,所有人都是主顾,而郓哥的主顾只有西门庆一人。

比如常在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小贩,咱们每晚回家都要去买点苹果橘子,时间长了,自然也会说两句话,简短寒暄一二。

不知道常看段子的各位有没有饮过那碗猝不及防的鸡汤?

大概是说:

1、少放垃圾少放炮,让环卫工人早点回家过年;

2、看见卖水果的小贩还在寒风中苦守,如果剩得不多,咱能买完就尽量买完;

3、谁都有老去的一天,看到小朋友或老年人独自过马路,能扶一把就扶一把。

从西门庆对郓哥的看顾来说,他确实算是一个还不错的暴发户,一个还过得去的好人。

但不论好人坏人,在人性上都是复杂的。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二、虽然很熟,但郓哥在西门庆眼里确实什么也不是

郓哥和西门庆都是生意人,不过一个聊可糊口,一个家私庞大,区别之大,犹如杭州街头卖水果的西溪园区马云的区别。

或者说以农民工为例,同样是民工,有的一两年就混成了老板,有的下了一辈子苦力。

郓哥和西门庆的关系就有点像工地上工人和老板的关系。

肯定认识,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村的,但两人永远都只能是点头之交。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工人只需要卖命就可以了,老板怎么可能把挣多少钱、有几个小蜜、陪上面打了几圈麻将这些琐事告诉你?

西门庆的本质就是这样,之所以影响如此恶劣,实在是时代造成的,是《水浒传》这本书树立的典型。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三、升恩斗仇

两人的事是怎么泄露的呢?

那妇人自当日为始,每日踅过王婆家里来和西门庆做一处,恩情似漆,心意如胶。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道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老板一般是不上工地的,但就是一年中寥寥数次的转悠,已足以让他建立起一个形象,并且毫无疑问地会有一些风言风语。

郓哥绝对是最早听到风月消息的工人之一。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听到也就罢了,在羡慕嫉妒恨、和五姑娘缠绵一番后,他也就释然了。

然而所谓“升恩斗仇”,西门庆正快活呢,看门的王婆要打发郓哥滚蛋。这在郓哥心里就化做简单的一个结论:大官人不买我的梨!

按郭德纲的话来说,这是要了亲命了!

这就好比西门老板欠了农民工郓哥的一年薪水——事实上远未如此严重——郓哥出离愤怒了:竟敢不给我钱,不把你这事捅出去,我誓不为人!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郓哥把西门庆当成了凯子,才是后面武松杀人事件的源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