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Billboards outside》憤怒也是一種能量

原文@努力的麥琪蟹 載於中讀App

一直覺得馬丁·麥克唐納是繼昆汀·塔倫蒂諾之後最有才華的編劇之一,畢竟一個英國人拍出一部原汁原味的的地道美國電影,又拿到了學院派認可的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實力必然不容小覷。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導演另外兩部早期作品《殺手沒有假期》和《七個神經病》,劇情也是相當精彩。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憤怒也是一種能量

但影片在整體很“喪”的黑色基調衝擊下,釋放出人性黑暗深處憤怒和惡的同時,又慢慢呈現出的正能量依然可以感動你,讓你在殘酷的生活裡看到一絲人性的暖色。

影片用一種相對平和的基調講述一個老套的尋兇、復仇的故事,耐不住性子的朋友可能覺得敘事手法過於緩慢,但導演編劇的用心就在於此。

女主米爾德雷德的女兒在外出時慘遭姦殺,米爾德雷德和丈夫查理之間的婚姻,因此走到了盡頭,如今,她同兒子羅比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案件仍然沒有告破預兆,而警方似乎早已經將注意力從案子上轉移了開來。被絕望和痛苦纏繞的米爾德雷德租下了高速公路邊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在上面控訴警方辦案無能,並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警察局局長威洛比。

實際上,威洛比一直隱瞞著自己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事實。因為這三塊廣告牌,米爾德雷德和威洛比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塊廣告牌》裡有兩個極具光環的人物,一個是母親米爾德麗德,一個是警員狄克森。今年的奧斯卡小金人頒給了這位憤怒母親(最佳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和暴力警員(最佳男配角山姆·洛克威爾)。

提到女主角科恩嫂,以《冰血暴》拿過奧斯卡女主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表演自然、真實,塑造了一個憤怒、脆弱、自責、敏感、疲憊的母親形象,用與人交惡的暴力言行,去掩飾自己的脆弱無助。

她面目可憎、歇斯底里的行為,只為消解自身無法找出姦殺女兒兇手的困擾和對警察無作為的不滿,在極富攻擊性的言行背後又顯露出某種無能為力,可以說在影片裡做到了懟天懟地懟空氣,畢竟不是每個女主懟人都能如此淋漓盡致!

美國電影往往喜好弘揚個人主義,第90屆奧斯卡定了女權主義的基調,作為一個女權主義代表,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在頒獎典禮現場向大家呼籲男女僱傭平等,在場的獲獎的女性候選人也紛紛起立表示支持,整個奧斯卡總計11次的全體起立鼓掌,其中的2次就給了女主角和男配角!

可見大家對兩位演員和影片的認可!《三塊廣告牌》這種典型人物驅動敘事的作品來說,正是複雜深刻的人性與情感,造就了影片後段印象深刻的轉折。

全片最重要的對話可能就是米爾德麗德對前夫提出的質疑:“憤怒真的可以成為更大的憤怒嗎?”

像米爾德麗德這樣的女性角色,會讓人不禁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不久前“江歌案”裡的母親。據報道稱後期,江歌母親江秋蓮的精神狀態一直處於崩潰的邊緣的,案件最終由日本東京地方裁判所以故意殺人罪和恐嚇罪判處被告人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

這樣的結果對江秋蓮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她之前發動日本當地簽名請願支援的行動等於電影裡畫龍點睛的三塊廣告牌,廣告牌豎在路邊,但其實豎在很多人的心裡,讓你無法漠視。

像女主角那樣,憤怒變成了活下去的動力,《三塊廣告牌》的巧妙之處就在於當惡和憤怒釋放之後,最終兩個瘋狂的小人物,警察狄克森和米爾德麗德最終諒解彼此,畢竟純粹的善或惡是不足以詮釋人性複雜面的,該片的難得之處在於依然能夠讓你看到人性中存在的一些美好。

《三塊廣告牌》這碗悲喜交加的心靈雞湯,能量滿滿,憤怒和仇恨從來就無法解決問題,如果可以請選擇大愛和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