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芯片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芯片這個行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芯片作為核心科技,並不是大家普遍所掌握的。去拿中國來說,中國在核心科技上的掌握還是不如那些領先國家的。最近中心被美國製裁不允許進口芯片,這件事情將“中國芯”的現狀揭露了出來。“中國芯”自供能力不足,對外的依存度高,芯片相關行業的發展都受到制約。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中國這幾年的科技實力其實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中國芯片行業和世界水平相比還是起步晚,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缺芯”到底是差在哪裡呢?世界芯片產業發源於19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現在已經有著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了,芯片產品有幾個關鍵環節,第一步是芯片設計,芯片設計很複雜是不可能完全由人工實現的,但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上中國還欠缺不少火候,現在世界上主要的EDA供應商幾乎都是美國公司。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有些人肯定會說國內芯片廠商也能生產芯片,但是在一些核心領域中國還是沒有掌握,當然,中國廠商使用的EDA工具也是由美國公司提供的。在一個產業鏈接近成熟之後,在一些知識產權被別人掌握了之後,這時候想要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是很難的。再說說晶圓生產以及晶圓加工,晶圓是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國主要缺的能力,晶圓的生產和加工體現的是精密工業的能力,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水平卻是欠缺的。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此次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說的就是晶圓的生產,李東昇是TCL的創始人,他表示晶圓的生產需要投入極大的財力,TCL沒有能力去做這方面的突破,TCL主要做的事芯片的設計。李東昇聽到了董明珠想要投資500億造晶圓芯片,並且他表示500億對於晶圓芯片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500億在我們看來是鉅款,但是對於獲得晶圓芯片的生產能力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這說明了晶圓芯片的難度之大。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我們來看看晶圓的全球佈局,目前全球硅晶圓供應商都是日本、德國、韓國以及臺灣的企業。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落後了世界20多年,現在想要追趕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是難以想象的,500億肯定是不夠的。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臺灣的臺積電在芯片領域很厲害是由於它的創始人是芯片行業最早的從業者,把技術和訂單都帶了回來,造就了臺積電。臺積電已經開始研究10nm水平芯片的生產了,國內廠商還為有了代工28nm的技術而歡呼。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董明珠的格力此次提出要長遠投資研發自己的芯片是一個前瞻性的選擇,但是作為家電廠商進行芯片的研發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總的來說中國現在缺的並不是錢,有的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這些技術因為是核心技術會被保護也不存在全球分享,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李東昇和董明珠的隔空對話:投資500億做“中國芯”,到底行不行

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向格力一樣有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們的芯片行業也就會發展地越來越快,並最終追上世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