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習蘑菇 給種植平菇行業老闆們的肺腑之言

 各位食用菌蘑菇生產一線的老闆朋友們:

本人從事平菇種植行業33年,為“六習蘑菇”技術創始人、發起人,現任“六習蘑菇”技術團隊技術總監。回憶三十多年的艱辛路程,有很多肺腑之言與老闆們嘮叨幾句,望業內同仁共勉。

目前平菇行業還沒有實現工廠化,家庭作坊和基地農場形式佔據著主導位置。自從“六習蘑菇”技術面向全國加盟推廣三天以來,我們技術團隊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50多個諮詢電話,歸納起來存在以下通病。

1、 菌包生產成功率低。

平菇種植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包括配件、配方、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管理等等,有很多環節,而且大到每個環節,細到每個節點都有它的技術核心。不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事業的全面潰敗。

有位山西的客戶打來電話,他做了十萬袋平菇菌包,成功率僅有60-70%,說話的語氣蕭條、低沉、無奈……我頓然有些心疼他了。我說:“你抽時間來北京一趟,我們“六習蘑菇”技術團隊免費幫你梳理一下你的你的問題所在,然後參觀一下我們“六習”基地。互相學習學習”,他欣然答應了。

六習蘑菇 給種植平菇行業老闆們的肺腑之言

2、 蘑菇產量低,質量差。

有位山東的客戶打來電話,他從業了17年了,做了20萬袋,他說,他能一斤料產一斤菇,85%的成功率。通過與“六習蘑菇”基地情況對比,他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明白了效益和發展空間還很大。然而,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說“產量低,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菇場太老化了”……我很認真的說“產量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菌種、配方、發菌、環境、溫度、管理、模式、季節安排、風險規避……怎麼可能歸結到菇場老化上了呢?”頓時覺得行業內許多口口相傳的經驗知識,很多都是建立在對技術行業的錯誤認知之上,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失敗的原因,更可怕的是找到的失敗原因是錯誤甚至荒謬的……

六習蘑菇 給種植平菇行業老闆們的肺腑之言

3、 銷售模式沒有達到專業

蘑菇種植行業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作業,銷售模式也同樣重要,有位山西的朋友說,現在行情可以,賣三塊多錢一斤,可是前一段時間小販只給二毛錢一斤。我當場就批評了這位朋友,你的銷售模式當然以鮮銷售為主,但是,當行情糟糕的時候,你可曬乾呀!或者做成鹽水菇呀!銷售模式有這麼多途徑,為什麼困死在一條路上呢?

六習蘑菇 給種植平菇行業老闆們的肺腑之言

4、 現從業者,自以為技術很優秀了,就排斥先進技術。

有位山東客戶,打來電話說,“你六習技術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這麼牛?”能看得出來很是不服氣!我心平氣和的問他,“朋友,你做平菇種植幾年了?”他回答“五年了!”。我不想批評他,我很溫和的告訴他“術有專攻,學無止境。你很優秀,祝福你多出姑,出好姑!”我有很多話欲言又止,很無語……。

5、 錯誤的投資理念

有些大老闆認為,生產數量越多,掙錢就越多。當下,平菇市場很大,蘑菇已經像蔬菜一樣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而且食用菌農業也是政府大力扶持和補貼的高效農業項目,是“菜籃子工程”系列。也難怪老闆們加大生產量!但是,假如你技術不穩定,成成敗敗,生產數量越大,你的困難就越大、風險就越大。各位老闆朋友,我們平菇種植行業,需要的是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做事風格。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只有在確認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加大生產量。否則你將會“欲速則不達”呀!

近幾年,有些同行的大老闆們提出了“高大上”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設備投資理念,說什麼“工廠化”。然而,“六習蘑菇”技術團隊認為,目前,平菇行業從總體上判斷,還是以“模式化,機械化,簡單化,家庭農場”生產方式取代傳統作坊,這才是主流方向。

針對平菇行業這一現象,“六習蘑菇”技術團隊,五年前研究出了一套適合當下平菇種植行業的生產技術流程和管理模式,這套技術是“六習蘑菇”專有技術,工作效率提高了八倍。非常成熟的達到了“模式化”生產,技術簡單實用。特別適合當下平菇基地升級和菇農改進。更適合有事業夢想的老闆們去創業,做事業,做基地。

六習蘑菇 給種植平菇行業老闆們的肺腑之言

北京“六習蘑菇”技術團隊奉勸各位業內同仁和打算創業的老闆們,要有專業的技術做事業,更要掌握核心技術。“六習蘑菇”團隊負責任的告訴各位,你選擇的平菇種植行業沒有錯,假如你不掙錢,只能說明你不具有專業技術而已!

忠言逆耳,我們一起共勉!

“六習蘑菇”技術團隊,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