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诗词感觉很难进步?这几点需要反思

诗词自古是一门学问,以“学无止境”来概括最为合适。每个人在诗词这条道路上,总会遇到瓶颈。许多人因此而放弃,殊不知,这些瓶颈这是进步的阶梯,每跨过一个门槛,诗词水平就更上一层楼。

学诗,难处在于坚持和思考

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点初学者常见的问题。

为什么写诗词感觉很难进步?这几点需要反思


一·反复冗杂

我们在写诗词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裁选用不同的写法。

我们在古体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反复强调的句子,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简单的一句“女无所思忆”,就用了四个句子来铺陈,这在乐府诗中很常见,其目的是通过反复强调的语气来渲染气氛。但这种写法在近体诗(绝句/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古体诗没有篇幅的限制,因此大量的铺陈是允许的。但在近体诗中,因为篇幅短小,字数有限,所以让每一个字都充分发挥出价值是必要的。初学者常见的一点问题,是在绝句或者律诗中,加入了不必要的字眼或意象,有时是为了凑字数而为之,这就很容易造成意境冗杂。

一首诗的文笔简练是否简练,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基本功。而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简练,只要去掉其中的一组字眼或意象,如对意境无所影响,那说明这个字眼就是多余的,反之则是有价值的。

意境/语境不顺

写诗历来是讲究章法的。所谓章法,也就是起承转合。注重章法是为了使意境连贯自然,有如一气呵成。试举一正例:

临高台送黎拾遗

唐·王维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首句写送别上高台(),二句因居高而见山川之远(),三句由远处得见落日飞鸟(),四句由“飞鸟还”,而引出“行人去”作对比()。结构上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章法的典范之作。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前二句写一事,第三句开始就与上文没有衔接的关系,有如另起炉灶;或是首句就把全诗想表达的意思都写尽了,没有层次,读之则无味。其次是逻辑上有误,比如冬天写蝉、雨中写月等等,如果是情节安排的需要,那么就要使上下文过渡自然。

为什么写诗词感觉很难进步?这几点需要反思


直白流俗

古云,“诗近雅,词近俗”。诗之所以雅,原在于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意思就是说诗中没有一个字眼露骨,却能表达出内心的情绪,意境则显深沉,比直抒胸臆要更上一层。举例: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堪称含蓄之经典,以桃花代思念之情,写物是人非之境地,余味无穷。而大部分初学者,要么抒情过于直白无味,要么就是用字偏口语。但不是说口语不能入诗,而是口语运用自然,可以点铁成金,比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这种似俗而雅,浑然天成的写法,实则难度颇大,需要有一定的底蕴才可以驾驭,大部分初学者都容易写成打油诗,故不推荐。

无病呻吟

我们在学诗的过程中,常有诗兴而欲抒之,这是好事。但有些人不知从何处入笔,却勉强自己为诗而诗,其实就已经违背了写诗的本意。我们常说“诗言志”,所谓“”,指的就是感情。只有发自肺腑写的诗,才能够打动读者。而要打动读者,首先要打动自己。我们写诗之人,要么不写,要么就写真情实意。

为什么写诗词感觉很难进步?这几点需要反思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此处说点题外话。大部分初学者学诗容易被格律所困,平时不假思索自成四句,一旦讲究平仄顿感词穷。其实诗的玄妙之处在于意境,不在格律。如若不谙格律,我们可以按古体诗来写;但要写近体诗,就得遵守格律的规则。两者本没有高低,何况格律只是很简单的原理,主要掌握其原理加以熟练,信手拈来之句都是符合格律的。关于格律技巧,我们之后再讲,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