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在古代的大多數時候,君主往往都會有一個諡號,諡號是後人和大臣對逝去君主一生的評價,有點蓋棺定論的意思。周朝對諡號很重視,將之納入定製,甚至還出現有專門用來議定諡號的《諡法表》,除了裡面的諡號,後來幾千年也就多了“高”和“大”這兩個諡號。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諡號分美諡、平諡和惡諡三種,依據君主生前事蹟而定,因為各個君主事蹟不同,再加上一般來說子孫也不願意和祖先的諡號重複,所以一個國家君主的諡號一般不會重複,但也有例外,比如姜齊。

姜齊公室姓姜,呂氏,在西周初年立國,傳至春秋戰國之交的齊康公時期,被國內大夫田和奪國,周天子任命田和成為新的齊國國君,姜齊被取而代之。在姜齊七八百年的國祚中,很少見地出現了兩位莊公,他們相差了兩百餘年,於是分別稱為齊前莊公和齊後莊公。

根據《諡法表》,諡號“莊”的釋義是“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徵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我們來看看這兩位莊公到底符不符合它的標準。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齊前莊公名購,齊國第十二代國君,為齊成公之子。齊前莊公的知名度很小,甚至齊後莊公的事蹟都會被套在他的身上,但其實他在齊國曆史上處於承前啟後、開啟輝煌的時期,算得上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是齊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齊前莊公在位時間很長,整整64年,是春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即便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之中,他也是排在最前面那一列的。而且齊前莊公這六十餘年不是白乾的,他接手的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國家,留下的是一個擁有霸主潛力的國家。

在齊前莊公之前,齊國經歷了數十年的公室之亂,元氣大傷。直到齊前莊公祖父齊文公時期,齊國才開始向穩定過渡,但齊文公和其子齊成公加起來也才二十年,齊前莊公繼位之初,國內仍然非常不穩,還經歷兩次遷都,先是從臨淄遷往薄姑,隨後又遷回臨淄,如此大事都能頻繁進行,可見齊國已經很是虛弱。

終於,齊國還是在齊前莊公的努力下穩定住了,他帶領齊國走上休養生息的道路。齊前莊公採用姜太公“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略,使齊國經濟迅速發展繁榮。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經過數十年的修養生息,齊國國力不斷增長,終於又重回大國之列。

齊前莊公二十四年(前771年),犬戎殺周幽王,西周滅亡,紛紛擾擾的春秋亂局開始浮出水面。當時周朝的大臣史伯對此已經有所預感,他留下了一句話:"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秦仲、齊侯(指齊前莊公),姜、嬴之雋也,且大,其將興乎?"

史伯的預感是正確的,齊前莊公去世之後,其子齊僖公即位,沿用其政策,得以獲得小霸之名(也有稱莊僖小霸)。而其孫齊襄公滅紀國報九世之仇,另一個孫子齊桓公更是九合諸侯,稱霸天下,這一切,都是因為齊前莊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轉眼來到了齊後莊公的年代,這位國君跟祖先比起來,要出名得多,可惜流傳的不是什麼好名聲。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齊後莊公名光,是齊靈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他的人生很傳奇!

齊後莊公的父親齊靈公娶魯國的顏懿姬為妻,但顏懿姬沒有生下子嗣,與她同嫁的侄女鬲聲姬則生下了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齊後莊公。

齊後莊公作為齊靈公當時唯一的兒子,自然是被立為了太子,可是後來齊靈公寵愛的仲姬生了一個兒子公子牙。仲姬後來失寵,就很識趣地把兒子託付給受寵無子的戎姬撫養。

戎姬請齊靈公立公子牙為太子,齊靈公一口答應。仲姬認為無端廢立不詳,卻表示反對,但齊靈公很拽地說:“廢立全在我。”然後他廢掉公子光,派其出守即墨,改立公子牙為太子。

然而當齊靈公病危時,大臣崔杼趁機迎立公子光,一併誅殺戎姬和公子牙,而病重的齊靈公一直被矇在鼓裡,直到去世也不知自己的愛妾、愛子都走在了他的前頭。

終於,齊靈公病逝,齊後莊公登位,崔杼自恃擁立之功,肆無忌憚地擴大自己的權勢。雖然權臣當道,但是名臣晏嬰的權力也不小,在他的掌舵下,齊國這艘大船還算平穩。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齊國平穩向前的幾年間,齊後莊公先後跟魯、晉、宋、衛、鄭等國國君在澶淵結盟,還以欒盈為內因,攻取了晉國的朝歌,報了晉國趁齊國新喪來攻之仇。但之後齊國乘晉國內亂,接連數次背信棄義的攻打相對強大的晉國,這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晏嬰在屢諫無果後隱居東海漁村。

晏嬰一走,就留下了大把的權力空白,崔杼當仁不讓地打算填補這些空白,他不斷安排自己的親信,一步一步想要掌控齊國的朝政。在崔杼奪權的過程中,齊後莊公並沒有做出什麼反制措施,那他在幹什麼呢?

其實齊後莊公也很“忙”的,他採取的是迂迴策略,打算在崔杼後院燒幾把火,可惜燒著燒著就把自己給燒了。

事情還要從一個不怎麼長壽的人說起,那就是齊國的棠公,棠公有一個非常美貌的妻子,叫東郭姜,而她的哥哥東郭偃就是崔杼的家臣。棠公去世的早,他去世的時候,崔杼前去弔唁,結果一眼就看上了東郭姜,回府後,心癢難耐的崔杼幾番打聽,最後通過東郭偃娶了東郭姜。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結果不知怎麼得,齊後莊公有一天見到了東郭姜,從此魂牽夢縈,思念不已。當時崔杼忙著奪權,整天不著家,給了齊後莊公可乘之機,於是這位趁崔杼不在就往他家跑的國君,沒多久就跟東郭姜勾搭上了。

這事悄悄的也就算了,可是有一次,齊莊公盡興之後,還把崔杼的一頂帽子給帶走了,至於是不是綠的那就不清楚了。

帶走就帶走吧,反正崔杼不缺帽子,少一頂也不一定會發現,但齊後莊公想要讓世人知道他和東郭姜是“真愛”,硬是要把崔杼的帽子拿來賞賜給別人。侍者勸他說不行,他還不聽。”

果然,手握大權的崔杼很快知道了此事,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權有了,老婆沒了!

是可忍熟不可忍,叔叔可以忍嬸嬸不可忍!氣急敗壞的崔杼當即準備報復。雖然大權在握,但這傢伙還不敢直接弒君,他最開始的計劃是聯合對齊國不滿的晉國,自己殺死齊後莊公來討好晉國,但卻沒有得到機會。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後來,崔杼實在等不下去,決定自己動手。這一天,崔杼假裝稱病,沒有去上班。齊後莊公也真是色膽包天,他藉口探病,實際直接去找了東郭姜,誰知東郭姜已經跟崔杼談妥了,她悄悄進了內室,和崔杼一起,閉門不出。

齊後莊公還絲毫未覺,心情很不錯地拍著柱子唱歌,可以說是——找死!

國君正嗨著,崔杼的人卻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他的同夥宦官賈舉將齊後莊公的隨從都攔在崔杼府外,並關閉了院門。做好這一切後,崔杼的家兵一湧而出,以圍捕淫亂之人的名義,不顧齊後莊公的求饒,將他殺死。

人生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情人還在,我沒了。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齊後莊公死了,但在他死候,還有一件比他都重要的事,那是一門四兄弟對於職業的操守,雖死無憾。

崔杼立齊後莊公異母弟齊景公,自封宰相,權傾朝野。但齊國的史官太史公對崔杼弒君之事如實記錄:“崔杼弒其君”,崔杼知道後大怒,殺了太史公,讓太史公的弟弟太史仲寫,太史仲如實記載,殺;讓太史叔寫,依然如實記載,還殺。

崔杼對太史公最後一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難道你不怕死嗎?還是把齊莊公寫成暴病而死吧。”太史季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的事大家都知道,我不寫,別人也會寫,反而留下千古笑柄。”

最終崔杼無可奈何,只能放了太史季,結果太史季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抱著竹簡跑來的南史氏,南史氏說:“還以為你被殺了,我是來接著記載的。”

這件事,後來出現在文天祥的《正氣歌》中:“在齊太史簡。”

此為史家之風骨,華夏之人格!

齊國的兩位莊公:一樣的諡號,不一樣的結局,評價更是截然不同

縱觀兩個齊莊公,齊前莊公名副其實,齊後莊公,帽子都比他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