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四川發佈客戶端消息 “四面環山,兩河水繞”,盛夏的沐川處處湧動著向貧困宣戰的汩汩熱流──發展特色養殖種養產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紮實抓好農村教育衛生事業……沐川縣脫貧攻堅工作像日曆一樣,一頁頁翻出新內容。一路走來,沐川的發展精彩不斷。亮點紛呈,民之所望作為政之所向,脫貧攻堅,民生在前。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沐川全貌

吹響集結號 鎖定脫貧目標

沐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烏蒙山西北部。2011年納入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全縣有省定貧困村43個、貧困人口50328人,貧困發生率23.4%。從這一刻起,沐川踏上了艱辛而果決得偉大征程。

念茲在茲、唯此為大。脫貧攻堅是一份莊嚴的承諾,是事關全局的頭等大事,更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

沐川屬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脫貧攻堅,攻克千年貧困頑疾,破解時代難題,這場戰役註定充滿荊棘。

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現場推進會……問題逐項研究,工作逐個部署,主題只有一個: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工作,唯此為大,已成共識。

8年時間,一場拼強度拼毅力的長跑,2018年,沐川縣域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得5323元增加到2017年得13082元,在四川中低收入類區縣中位列第一,預計2018年將達到14298元,全縣累計減貧48923人,退出省定貧困村9個,貧困發生率降至0.68%,在樂山4個貧困縣中率先脫貧摘帽。

6月27日,四川省2017年度脫貧攻堅“1+3”考核結果出爐,沐川上榜全省15個摘帽工作先進縣(市、區)方陣。

脫貧攻堅,沐川人在2017年烙下了深深烙印;2018,沐川人也註定讓歷史銘記。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搬遷安置後的新居

把道路修在山頂上 把產業建在藍天下

7月4日,沿著蜿蜒得公路上山,四川發佈客戶端記者來到了海拔1200多米的沐川縣建和鄉李家山萬畝有機茶基地,雖是盛夏,卻因一場小雨涼爽不少。地處半山腰的茶基地,雲霧繚繞,風光旖旎。清澈的藍天,沾滿水珠的茶樹,好一派欣欣向榮得景象。我們不由得問:這是貧困村,還是一次美麗得茶園邂逅呢?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把道路修在山頂上,把產業建在藍天下

雖然下著小雨,茶園還是有零散的幾個人在忙著修剪、除草。建和鄉廟坪村52歲的村民熊長陸看到有記者前來,理了理沾有泥巴的衣角,有模有樣得站起身來:“你們要採訪,我算是比較有發言權的人了。”熊長陸因為腿部殘疾,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平日裡就種些莊稼,農閒時就到附近得工地上做點零活,日子緊緊巴巴。“現在可是大不一樣了,每年我從茶基地領到的土地流轉費就有9000多元,平時在基地上班,每年也有2萬多元的收入,離家還近。真沒想到,我這樣一個老頭子,還成了掙錢的能手。”雨打溼了頭髮,笑容卻爬上了臉頰。

記者瞭解到,李家山現有連片茶葉基地1.5萬畝,栽種了名山131、紫嫣、川沐217、川沐28、川茶2號、川茶3號、福選9號、峨眉問春等23個優質高產茶葉品種,建成優質品種標準化茶園5000畝。

四川一枝春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昌銀介紹,李家山有機茶園採取“公司+農戶”運作機制,通過集中成片租用農戶土地自建基地、組建專業合作社等方式,按照 “統一栽種,統一採摘,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模式,不斷推進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帶動李家山周邊農戶700餘人,直接帶動貧困戶49戶129人脫貧,2017年,帶動農戶戶均增收超過了3000元。

而在整個沐川縣,已建成了新凡鄉、建和鄉等5個省級現代萬畝茶葉示範區,全縣有茶園面積22.1萬畝,年產值6.1億元,帶動茶農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把產業建在藍天下,這是全縣產業脫貧的第一步。如何更高效得發展,產業背後的配套設施如何落實,又成了棘手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沐川縣委書記魯力提出了“產業在哪兒,我們的路就修到哪兒”的口號。僅李家山茶基地,公路,生產作業道,蓄水池,排水溝,灌溉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前後投入就超過了一千多萬元。

“因孝致貧” 致富能手“熊菌子”招親

王曉玲最近很忙,忙著做人生中第一次媒婆。30多歲的沐川縣文廣新局工作人員,怎麼就迷上了“紅娘”這一行當?四里八村張羅,看看哪家有合適的姑娘,要介紹給建和鄉廟坪村的“熊菌子”。非親非故,幹嘛這麼熱情,故事呢,還得從這兒說起。

“熊菌子”名叫熊發倫,建和鄉廟坪村3組人,他的發家致富全是因為蘑菇,每天騎著載滿蘑菇的三輪送貨時,附近村民都會開上一兩句玩笑:喲,這天還沒亮,熊菌子又出門賣菌子了?久而久之,“小熊菌子”就這樣傳開了。只不過這三個字,由最開始的戲謔,慢慢的多了尊重和佩服。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熊菌子”和他的長腿菇

熊發倫家境原本不錯,用他的話說,有手有腳,只要肯幹,怎麼也不會差到哪兒去。不過2008年冬,78歲高齡的父親生了重病,常年臥病在床,作為獨子的熊發倫床前盡孝,“天沒亮起來煮飯,端在床邊,趁這個時間就到山上砍些竹子賣錢。如果父親身體好點,我就抓緊到附近打點‘土兒工’,這也是我們父子二人唯一的收入。”2016年老父親病逝,留給熊發倫的除了治病時欠下的債務,還有個人婚姻問題。

掙錢沒渠道,40多歲婚姻無著落,熊發倫的困境讓廟坪村第一書記唐權和幫扶幹部王曉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早在90年代熊發倫就有過在外地務工種植菌種的經歷,在多番考察之後,第一書記唐權和王曉玲開始給熊發倫做工作,種菌子。為了解決後顧之憂,除了資金扶持,還幫助聯繫了峨眉一家知名的菌種培育基地,讓熊發倫免費學習取經。

萬事俱備,熊法倫開始培育長腿菇。批發,市場零售,學校、單位食堂……熊發倫的長腿菇開始有了市場。現在,熊發倫的菌種基地每個月就有1000多斤的產量,單就這一項,每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後山的苗圃也日漸壯大。

晚上9點,熊發倫一手拿著手電筒,一邊細心的清理著菌包上的小蟲。“半夜三點嘛,起床裝箱,縣裡和附近的幾個學校食堂都等著要貨呢,我還得抓緊點。”

腰包鼓了,熊發倫的笑容也多了起來,“熊菌子”也成了鄉里致富能手的代名詞。脫貧了,富裕了,個人問題也擺上了日程。這不,作為幫扶幹部,王曉玲正忙著四處張羅呢。

說到處對象,一向大咧的熊發倫突然變得靦腆起來。“總不能啥事都依靠組織嘛,我的婚姻問題自己也得抓緊了。沒什麼要求,人品好,不懶,就夠了!”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腳踩泥巴 心中有民

“不管在哪裡,都是為了扶貧工作,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會努力做好的。”這句樸實的心語,帶給村民的是希望和力量。櫛風沐雨,不忘初心,這是樂山市司法局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師玉容說出的話。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繡花書記”師玉容

就是這樣一位繡花書記,她與大家一同為樂山市沐川縣高筍鄉安坪村,這樣一個交通不便、生產模式單一、村民收入微薄的邊遠山村“繡”出了“產業、民生、精神、文旅”四朵金花,繡出了群眾美好生活的嚮往。

2015年8月7日,師玉容將樂山市“千名幹部人才駐村幫扶”動員大會上接受的旗幟,抗在肩上,到達安坪村。此後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她扛起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用心“繡花”,為群眾美好生活嚮往早日實現一直努力著。

安坪村8組夏奶奶,愛人患有精神疾病,兒子又聾又啞,住在一間破舊的土木房裡,全家僅靠養雞餵豬維持生計。住房如何落實,土地如何調整,佔用如何補償?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搬遷後怎麼辦?這一連串的問題日夜縈繞在腦海。她不斷宣傳動員,不斷優化設計,白天四處跑項目,晚上入戶做工作,凌晨熬夜編方案。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晝夜兼程,安坪終於建成了一個佔地31畝的田園新村聚居點,31戶農戶在2017年新春佳節搬進了新家園。

面對主導產業不明、村民積極性不高、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現狀,她採取“黨員+基地”引領模式培育支柱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帶領全村老百姓將李子產業園規模擴大至2000畝,農戶受益覆蓋率達90%;同時,林下養殖土雞2萬隻、生態豬600餘頭,種植蔬菜200畝,分別與4家企業簽訂訂單回收協議,多渠道解決村民發展產業後顧之憂。

採取“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組織28戶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委託合作社集中代養土雜雞12040只,一年一代養,本金滾動發展,每年實現分紅36120元,戶均分得1275元。

“我忠實領受脫貧攻堅任務,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不畏艱難、勇於創新、勤奮工作、對黨忠誠、為民負責……”錚錚誓言已許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四川發佈客戶端記者 張釺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客戶端——四川發佈。

樂山沐川:“繡花”功夫同繪脫貧畫卷 致富路上邁出鏗鏘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