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挨罵了

在各國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計劃中,俄羅斯的蘇-57肯定當屬其中爭議性最強的一個型號。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衰退、工業體系崩潰以及科研人才斷代的影響,因為設計風格太過保守而被人們戲稱為"拍扁的蘇-27"的蘇-57戰鬥機在立項之始就已經註定踏上了一條命途多舛的成長之路。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在爭議中沿著命途多舛的道路艱難成長的蘇-57)

長期以來,有關蘇-57上的槽點主要集中在因為細節處理不夠完善而被詬病的隱身性能以及那個如國之重器一般8年來從不敢示之於人的主彈艙上。以至於在國內外網絡上,幾乎每個月都要來幾次諸如"驚曝!蘇-57彈艙終顯真容!"之類的月經話題,同時也給了一些CG動畫與PS作品"渾水摸魚"的機會,這種情況自然讓大多數吃瓜群眾在這個彈艙問題上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一些CG作品在蘇-57彈艙問題上渾水摸魚的行為很明顯,這張就是典型)

不過,近日曝光的一組圖片和新聞,突如其來的將這個持續了多年的熱點話題給予了徹底的終結——俄羅斯首次公開了蘇-57戰鬥機開彈艙投彈測試的畫面,視頻中顯示一架蘇-57戰鬥機發射了一枚掛載在機腹主彈艙內的紅色塗裝巡航導彈,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稱這是在敘利亞進行的測試,這個地點選擇確實出人意料。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突如其來的視頻,徹底終結了蘇-57彈艙這個熱點話題)

不過講道理,我個人第一眼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敘利亞這國家可真夠倒黴的,繼前不久成為了唯一一個"被除中國外其他四常國家的巡航導彈所轟炸的國家",現在又新達成了一個"除殲-20外,被其他幾型現役五代機進行首次實戰檢驗的國家"的成就,儼然成了各國新銳武器的試驗場。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如今的敘利亞,儼然成了各國新銳武器的試驗場)

言歸正傳,從那段公開的視頻中我們還是能看出,那枚紅色塗裝的巡航導彈應該是前幾年俄羅斯公開展出的KH-59MK2巡航導彈。而且從其紅色塗裝可以推斷出那應該是一枚模擬配重彈,當時蘇-57應該是在進行主彈艙與KH-59MK2的分離試驗,至於俄羅斯空軍為什麼選擇在當下依舊衝突不斷的敘利亞戰場上進行這種彈機分離試驗就不得而知了。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視頻中從蘇-57彈艙發射的應該就是這個KH-59MK2巡航導彈)

說起這次主角之一的KH-59MK2,那來頭可不小。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KH-59空對地導彈,這款導彈當年隨著蘇-30MKK戰鬥機的引進而裝備我國海空軍,併成為了一段時間內我國海空軍主要的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之一。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我國空軍蘇-30MKK機翼下掛載的KH-59巡航導彈)

而KH-59MK2屬於KH-59的改進型,雖然說是改進,但是單從兩款型號的外觀對比來看,說是兩款沒有任何關係的型號都沒問題。KH-59MK2最大的變化之處就是把彈體進行了徹底的修形,把射程提升到500KM的同時減小了彈體的體積和重量。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KH-59(左)與KH-59MK2的對比,可見外形有了巨大的變化)

這樣做後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該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具備了一定的隱身能力,並可以塞進蘇-57戰鬥機的主彈艙內,蘇-57一次性可以在其前後串聯式主彈艙內以前2+後2方式掛載4枚KH-59MK2,有效的強化了這款戰鬥機的對地遠程打擊能力。

(蘇-57的主彈艙可以一次性掛載4枚經過修形的KH-59MK2巡航導彈)

談到這裡,估計很多人要問了,這被大家吐槽這麼久的蘇-57都已經通過內置彈艙進行空對地武器的投放試驗了,我們國家剛剛列裝部隊的殲-20戰鬥機也有這種能力嗎?

其實,對於大家印象中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來講,除了最重要的制空和獵殺敵方空中的戰略節點外,強大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方面,當初就以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這個概念而立項研究的F-35戰鬥機自然不需多說,大多數人吐槽F-35時也無非是從其空戰機動性和臃腫的外形入手,還沒人敢拿他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說事兒。

(作為聯合攻擊戰鬥機起家的F-35,具備著很強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而更早研製和服役的F-22戰鬥機雖然看起來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用於執行空優任務五代機,不過在集成了GBU-39小直徑炸彈(SDB)並可一次性的在機腹彈艙攜帶8枚該型號的炸彈後,配合上本身優秀的全向隱身能力,其在執行對地精確打擊時的威脅性也是不容小覷的,而該機的第一次實戰任務就是在2014年9月份首次加入了對敘利亞地面極端分子勢力的打擊行動中,所使用的武器也是前面提到的GBU-39小直徑炸彈(SDB)。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F-22的彈艙最多可以一次性掛載8枚GBU-39小直徑炸彈)

雖然現在為止依舊沒有任何圖像和視頻可以證實我國的殲-20進行過彈艙內對地精確打擊武器的投放試驗,不過能確定的是,殲-20該型號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是在立項之初空軍所給的各項需求中必須要滿足的一項。因此,對於擁有當前現役各型五代機中最大內置彈艙空間以及在機頭下安裝了具備激光引導照射能力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的殲-20而言,其所具備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相較於其他五代機型號只強不弱。

八年的未解之謎終於揭開:俄羅斯最強戰機不用再捱罵了

(大尺寸彈艙與機頭下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是殲-20對地打擊能力的堅實基礎)(利刃/Q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