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也叫腦卒中,其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是指由於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暫或持久的腦損害,通常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在內的一組疾病。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出血性卒中與缺血性卒中的區別

中風發病突然、急驟,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無論青年還是中老年人均易患中風,它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四高一多”特點。因此中風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風的早期徵兆與識別

中風先兆究竟有哪些呢?

(1)口角歪斜:如果突然出現口角歪斜,伸舌時偏向一邊,不在中間,口水不經意地由嘴角流出,可能是面舌癱,是中風跡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2:照照鏡子可以發現面癱

(2)半身麻木、肢體無力:突然出現半身麻木,以手足部位最為突出,可以伴隨同側肢體無力或癱瘓。這些症狀是因對側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調節肢體運動和感覺的區域所致。如果持續約1分鐘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偶爾因睡姿、坐姿不當而手指麻木,活動一下就會恢復。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3:平舉雙臂可以發現肢體無力

(3)語言不利:表現為舌頭忽然變得僵硬,說話吐字不清,或聲音嘶啞,或答非所問,或不會表達,常呈一過性出現。其發生的原因與病人大腦動脈一過性堵塞,影響了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的功能有關。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4:大腦皮質功能區示意圖

(4)哈欠頻繁、乏力思睡:部分病人在中風前有全身乏力、思睡、哈欠連連的症狀,這種乏力往往沒有明確的誘因,比如運動、勞累等。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乏力、思睡常是大腦皮層和網狀激活系統缺血的表現,是重要的報警信號。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5:腦缺血的早期徵兆——頻繁哈欠

(5)莫名跌跤、取物不準:有些患者中風發作前,會在平路正常行走時突然跌跤,有時甚至出現左腳絆右腳的情況,有的病人出現拿東西時拿不準,字跡愈寫愈大,這種情況叫共濟失調,是肌力正常的情況下出現的運動協調障礙,是小腦缺血影響平衡和協調功能的表現。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6:共濟障礙的表現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7:認知障礙的表現

(7)單眼發黑、視力障礙:一隻眼睛忽然看不見東西,幾秒鐘至幾分鐘後恢復視力,這在醫學上稱一過性黑矇,這是眼動脈血流量減少或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或視物成雙,陣發性發作,多在一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後循環的大腦後動脈或其它分支閉塞或腦幹一過性缺血所致的結果。單眼黑蒙、視力障礙可以看作是中風的最早警報信號。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8:視覺障礙的表現

(8)耳鳴耳聾:突發性耳聾耳鳴,數十秒或數分鐘後恢復常態,可能是內聽動脈閉塞引起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也是“小中風”的表現。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9:聽覺障礙的表現

(9)肢體抖動:比較少見,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肢體抖動,一般持續數秒或數分鐘,單純累及上肢或四肢均受累,其中以上肢受累最為常見,研究表明常常是抖動肢體對側的頸內動脈存在嚴重的狹窄或閉塞所致。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0:腦出血原理圖

(11)劇烈頭痛:出現難以忍受的侷限性頭痛,或頭痛的形式與平常完全不同,如頭痛由侷限性頭痛變為全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性頭痛,或在頭痛時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這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出血的表現。

(12)吞嚥嗆咳:部分病人發作前可出現吃飯或者喝水時嗆咳,這是腦缺血後,舌咽神經受損,導致咽部感覺喪失,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1:飲食嗆咳的表現

(13)頭暈目眩:忽然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還可伴有複視或噁心嘔吐,但數分鐘或數小時後恢復正常。這可能系後循環缺血,影響了小腦或腦幹的平衡功能所致。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2:眩暈發作的表現

(14)鼾聲如雷:有人平時睡眠時不打鼾或僅有輕微鼾聲,突然無緣無故或飲酒後鼾聲如雷,伴隨呼吸暫停,應警惕是否中風發生。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3:鼾聲呼吸的表現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4:意識障礙的表現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5:肢體麻木的表現

患者對於是否中風可以有一個簡單的自測法:FAST或120

1 F( Face):患者微笑,觀案表情是否一致,有無口角歪斜;

2 A (arm):患者將雙手抬高放平,觀察其中一側,手是否會無力而下垂。

0 S( Speech):患者讀日常熟悉的一段話,聆聽是否清楚、完整。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圖16:中風的快速識別

腦中風發生後,搶時間就等於搶大腦,3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搶救大腦的關鍵。

二、中風的診斷

中風的診斷主要是依靠詳細病史、臨床症狀、體徵,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而診斷,必須排除其他病變(如腦腫瘤、消化系統病變導致嘔吐等)才能診斷。

1、CT、磁共振(MRI)檢查

(1)常規檢查主要有CT平掃、磁共振平掃、頭頸部血管成像(CTA、MRA檢查),檢查目的主要是觀察顱內出血/缺血情況,即判斷有無腦出血、腦梗塞尤其是急性梗塞,診斷腦血管病變如腦動脈瘤、腦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狹窄或閉塞等,同時發現/排除顱內其他病變,如腦腫瘤等等。

懷疑中風的患者,需及時行頭顱CT平掃,以判斷有無腦出血,已排除腦出血的患者及時行頭顱MRI檢查,MRI對判斷有無急性腦梗塞有絕對優勢。對於首次MRI檢查為陰性而患者症狀持續存在時,隨診MRI檢查十分重要。對於腦出血、腦梗塞患者可進一步行頭頸部血管檢查(CTA或MRA)以查找病因,以發現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等。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中風檢查的時間:一般來講,腦溢血患者在發病3小時內血腫尚未形成,CT掃描可無異常,而4-5天后腦內血腫周邊開始溶解吸收,10天后小的血腫可吸收得不留痕跡,所以,出血性中風宜在發病3小時後至1周內做CT。而缺血性中風在發病12小時內做普通CT、在發病3-6小時內做頭顱MRI檢查也可無異常發現,如果病人出現偏癱、語言障礙、吞嚥障礙等表現,即使CT檢查無異常,也不能排除中風可能,應及時行頭顱MRI檢查或在12小時後複查頭顱CT。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血管成像,部分患者出血性腦卒中後因腦血管反應性痙攣,可能導致血管顯影不佳以致遺漏動脈瘤,需複查或行腦血管造影以確診。

(2)除了常規CT和/或MR平掃、血管檢查外,臨床醫生還可能開具一些特殊的檢查單,比如MR磁敏感加權成像(SWI)、顱腦CT灌注成像、MR灌注成像等,SWI檢查的目的是發現常規檢查難以發現的微出血,灌注檢查的目的是查找有無缺血半暗帶,從而判斷有無可逆性腦損傷,以便及時準確選擇藥物。

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DSA)

3、腰穿腦脊液檢查

對影像學檢查未能明確診斷、但臨床高度懷疑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可行腰穿腦脊液檢查。蛛網膜下腔出血腰穿腦脊液呈血性,腦出血腰穿腦脊液多為血性和壓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4血液學檢查

包括血液流變學檢查、血常規、血液生化學檢查 (電解質水平、肝腎功能檢查、心肌酶學檢查、血脂水平的檢查)。

血液流變學特徵的改變與中風的發生、預後都有密切關係。大部分腦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中風病人定期檢查血液流變學指標是必要的。

白細胞總數與中風的預後有密切關係。白細胞計數還有助於中風的診斷。一般來講,出血性中風急性期白細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風的白細胞及分類大多在正常範圍內。

5、腦電圖 

中風的腦電圖,儘管無特異性改變,但對診斷和預後的判斷,以及與腦腫瘤的鑑別仍十分有意義。中風急性期90%腦電圖出現異常,主要是慢波增多,尤其是病灶側更明顯。腦出血時常伴有意識障礙、腦水腫和腦室出血,腦電圖檢查只有部分輕症患者表現輕度侷限性異常。腦梗死發生後,腦電圖檢查數小時內就可有局灶性慢波出現,這種改變常在數週後改善或消失。如果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發作間期腦電圖可無異常,在發作期一部分腦電圖可能出現異常,這類患者較易發生腦梗死。中風與腦腫瘤用腦電圖進行鑑別診斷也很有幫助。腦腫瘤患者腦電圖的異常日漸加重,而中風者則恰恰相反。中風患者臨床症狀逐漸好轉,腦電圖異常改變隨之逐漸減少或消失,預後較好;臨床症狀無明顯好轉,腦電圖呈進行性加重改變,預後不良。

6、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主要是排除診斷。患者是否有房顫、頻發早搏、陳舊心肌梗死、左室肥厚等。超聲心動圖檢查是否存在心臟瓣膜病變,如風溼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

7、診斷標準

同時符合以下5條標準可診斷為急性缺血性卒中:

① 急性起病;

② 局灶神經功能缺損,少數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

③ 症狀或體徵持續時間不限(當影像學顯示缺血性責任病灶時),或持續24h以上(當缺乏影像學責任病灶時);

④ 頭顱CT/MRI排除腦出血;

⑤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三、中風的救治流程

1、中風救治總體工作流程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1、中風院前急救流程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1、靜脈溶栓流程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1、動脈溶栓流程

「分享」中風的早期識別、診斷與急救流程

(神經內科 何明利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