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T.P.D.


2018年的国际编号为1808的今年第八号台风“玛莉亚”以最大风力14级的风速在我国福建登陆。“玛莉亚”的名字是由美国提供的。“玛莉亚”形成时间快速,强度极强,风力强劲,移动速度很快,是极具破坏力的一次台风天气过程,因此沿海浙江、福建等省份都纷纷提前做出了预警。

首先台风的的形成原因是在夏季海水的温度升高,水汽的活动十分剧烈,加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使台风形成。在我国强台风的等级在14/15级,而超强台风的级别可以达到16/17级。台风的破坏力十分惊人,其一天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百颗核弹的威力。

我们通常情况下将中心风力达到17.2米每秒的气旋成为台风(欧洲北美也叫飓风)。最早给台风取名字的还是美国二战时期开始的,最初使用的也只是简单的人命而已,在2000年的时候台风的命名工作由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专门负责。东亚国家沿海以及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命名则由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老挝、朝鲜、韩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台风委员会各出十个名字,组成了140个台风命名的表格。这些名字可以是例如鹦鹉、鸿雁等小动物,也可以是三巴、康妮这些地名山名;还有海洋中的珊瑚、海鸥,神话人物中的风神、山神等等。比较有特色的还是我国的几个命名:包括海葵、海马、悟空、玉兔、海燕、电母等。

名字选择好之后,实际的命名单位则是由日本东京专业气象中心负责,他们会根据列表给出热带风暴的编号以及名字。

但是如果一场台风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是生命财产遭受了特别重大的损失,那么按照规定这个名字就会被废除掉,例如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2005年的“麦莎”“龙王”等都因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被除名。被除名后的空缺当又原申报的国家或地区继续申报填补。


环球网


又到了台风多发季节。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气旋。飓风的形成原理与台风相同,只不过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旋被称作飓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则被称作台风。另外只有中心附近的气压最大风力超过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可以被称作台风或是飓风。印象中的台风都有名字,那么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呢?
人们从20世纪初开始给台风命名。据说,澳大利亚的一位天气预报员是最早给台风命名的人。当时他用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来给台风取名,以此来开他们的玩笑。
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习惯用女性的名字来给台风命名。以字母A开始,按顺序为台风取一个以该字母为首字母的女性名字。美国气象局则沿袭了这一做法。现实生活中有些女孩的名字会和台风的名字相同,一些女孩子觉得很尴尬,也有一些女孩子以此为荣。后来,台风也开始以男性的名字命名。
但亚太地区一般都以编号的方法给台风命名。编号一般由四位数组成,比如说0313,前面的“03”指的台风发生的年份即2003年,后面的“13”指的是这一年的第13个台风。
各个国家给台风取的名字都不相同,在播报的时候难免会造成纰漏。因此规定统一的台风名字很有必要。1997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在香港举行,会议决定由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共同给台风取名字。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组成140个台风名。这140个名字按顺序排列,依次循环使用。会议决定从2000年开始实行新的命名方法。当时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名称表中部分台风名称)
中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很多都来自于神话传说。很多台风是以动物、植物的名字命名的,这些名字的寓意都比较好。
然而台风的威力并不会因为一个名字而减弱。如果一个台风的威力过大,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过大,人们再次听到这个名字又会陷入痛苦的回忆中。台风委员会规定,如果某一台风造成了特别巨大的损失,它的名字可以从台风名称表中除名。2005年10月2日,由中国命名的台风“龙王”登陆东南沿海,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龙王”从台风名称表中除名,之后中国以“海葵”接替了“龙王”。
参考资料:
王玉萍:《有趣有趣的台风命名》,《四川气象》,2000年01期。

历史研习社


台风主要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国家对飓风的描述的近义词。

台风命名主要就是由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每个国家,在2000年上报的台风名,每个国家上报10一共14个国家,一共140个。每个台风名轮流使用,这140个台风用完之后从第一个开始重新用,如果台风危害过大,对地区国家影响巨大,就会被除名。2016年的“莫兰蒂”就会从140个名字中除名,由提出这个名字的国家重新上报一个新的名字。补充一点每个台风命名不能有商业宣传,宗教信仰等名词,寓意不好也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