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卷席之下,近代东方文化面对西方化何去何从!

百年前飘荡过半个地球的西洋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神秘东方的大门,大肆掠夺,还对整个东方文化届刮起了一阵旋风。东方文化所属各国或严防固守或居危思变,东方文化格局打乱重整!

东方文化哲学体系

任何成系统的东西都有一个起指导作用的核心,哲学就是文化的指导核心,所以要像改变文化,从根本来讲就要通过哲学改变人的三观,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觉得哲学都么高深,不接地气,它是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

殖民主义卷席之下,近代东方文化面对西方化何去何从!

东方文化的源地是中国,最终成型的东方文化却是由两个世界分支发展来的——中国系和印度系。中国系我们不用多讲,即先秦哲学诸子百家,汉代开始印度佛教东传,带来了印度哲学,自此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就了中国的中古哲学,到了宋明两朝佛学式微,儒家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复起,占据的主导地位,此被民国学者称为近世哲学,但不可因此就将佛学排除在外,著名学者南怀瑾曾总结中国文化时有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面对艰途,西方化与否?

殖民主义卷席之下,近代东方文化面对西方化何去何从!

西洋人打开了神秘东方的大门,得以一窥究竟的机会,西洋人用以“开门”的钥匙——坚船利炮,让东方看到了西方世界的武备优势,于是开始学人家的机械制造,开始洋务运动,希望不被吊打;同时期的日本是以黑船事件得以窥见西方的先进,又见旁边的大师傅都被人吊打,通过明治维新彻底转向西方,脱亚入欧。近代中国是半推半就,对西方的学习是逐步加深,输一次就加深一次,得得了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东方文化属下的东南亚国家固守文化,只能被殖民,或是来不及西方化就被占领了全国,印度文化得以继承的比较完整,与在殖民主义到来时未西方化不无关系。

近代对西方(文)化认识

殖民主义卷席之下,近代东方文化面对西方化何去何从!

中国人从林则徐认为西洋技术牛,到梁启超、胡适……等人认为要从文化方面学习西方,但又觉得东方文化也不全是坏的,要中西融合。梁启超游历欧洲,得出西方人有要从西方文化之外的东方文化中找出解决西方文化缺陷的地方,所以东西方文化要融合,才能救国,正是这些文化名流为基础的民国文化圈对东方文化抱有期待的意识形态,让民国始终摆脱不了封建旧势力的纠缠,直至新运动确立全新的西方化方向才得以有扭转的机会。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李大钊等,弘扬“理性和科学”,从文化根源——哲学处学习西方,才将旧的封建理学在文化圈扼杀,从而蔓延到各界,并实践中把马克思中国化,就得到了今天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