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卷席之下,近代東方文化面對西方化何去何從!

百年前飄蕩過半個地球的西洋堅船利炮,不僅打開了神秘東方的大門,大肆掠奪,還對整個東方文化屆颳起了一陣旋風。東方文化所屬各國或嚴防固守或居危思變,東方文化格局打亂重整!

東方文化哲學體系

任何成系統的東西都有一個起指導作用的核心,哲學就是文化的指導核心,所以要像改變文化,從根本來講就要通過哲學改變人的三觀,大家完全沒有必要覺得哲學都麼高深,不接地氣,它是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指導我們工作和生活。

殖民主義卷席之下,近代東方文化面對西方化何去何從!

東方文化的源地是中國,最終成型的東方文化卻是由兩個世界分支發展來的——中國系和印度系。中國系我們不用多講,即先秦哲學諸子百家,漢代開始印度佛教東傳,帶來了印度哲學,自此印度系加入中國系成就了中國的中古哲學,到了宋明兩朝佛學式微,儒家經朱熹、王陽明……等人復起,佔據的主導地位,此被民國學者稱為近世哲學,但不可因此就將佛學排除在外,著名學者南懷瑾曾總結中國文化時有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面對艱途,西方化與否?

殖民主義卷席之下,近代東方文化面對西方化何去何從!

西洋人打開了神秘東方的大門,得以一窺究竟的機會,西洋人用以“開門”的鑰匙——堅船利炮,讓東方看到了西方世界的武備優勢,於是開始學人家的機械製造,開始洋務運動,希望不被吊打;同時期的日本是以黑船事件得以窺見西方的先進,又見旁邊的大師傅都被人吊打,通過明治維新徹底轉向西方,脫亞入歐。近代中國是半推半就,對西方的學習是逐步加深,輸一次就加深一次,得得了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他東方文化屬下的東南亞國家固守文化,只能被殖民,或是來不及西方化就被佔領了全國,印度文化得以繼承的比較完整,與在殖民主義到來時未西方化不無關係。

近代對西方(文)化認識

殖民主義卷席之下,近代東方文化面對西方化何去何從!

中國人從林則徐認為西洋技術牛,到梁啟超、胡適……等人認為要從文化方面學習西方,但又覺得東方文化也不全是壞的,要中西融合。梁啟超遊歷歐洲,得出西方人有要從西方文化之外的東方文化中找出解決西方文化缺陷的地方,所以東西方文化要融合,才能救國,正是這些文化名流為基礎的民國文化圈對東方文化抱有期待的意識形態,讓民國始終擺脫不了封建舊勢力的糾纏,直至新運動確立全新的西方化方向才得以有扭轉的機會。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李大釗等,弘揚“理性和科學”,從文化根源——哲學處學習西方,才將舊的封建理學在文化圈扼殺,從而蔓延到各界,並實踐中把馬克思中國化,就得到了今天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