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沒能用得上的發明,西傳歐洲後開啓了「騎士時代」!

馬鐙這個東西看起來無關緊要,世界已知的最早馬鐙(鎏金木心馬鐙)卻登上《國家寶藏》節目,央視的《國寶寶藏》所推出的文物都是代表中華文明的頂尖之作,這馬鐙為何也會入選其中?就此處引入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的話:“只有極少的發明像腳鐙(馬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就像中國的火藥在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社會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沒能用得上的發明,西傳歐洲後開啟了“騎士時代”!

從各種史料來看最早的馬鐙形象出現西漢的壁畫上,在之前沒有馬鐙的年代,農耕民族中騎兵的作用相比於各軍種中只有速度優勢。在秦始皇時期,由於沒有馬鐙的原因使會騎馬的少,在馬上可以熟練攻擊的更少,曾有這樣一句話“一車勝十騎”。

秦始皇沒能用得上的發明,西傳歐洲後開啟了“騎士時代”!

鎏金木心馬鐙發現於朝陽北票馮素弗墓,出土研究表明這是一副十六國時期北燕的遺作,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馬鐙。經對墓葬的技術分析,馮素弗墓年代為公元415年,要比西方最早的馬鐙實物要早200多年。

秦始皇沒能用得上的發明,西傳歐洲後開啟了“騎士時代”!

歐洲的馬鐙是南北朝時期吃了敗仗的柔然人傳過去的,當時處在陰山以北的柔然人多次與北朝鮮卑人交戰,學去了馬鐙的製作技術,在要南下搶奪肥沃的土地不成的基礎上,只要學前輩匈奴的老路——西進。柔然人到了歐洲搶地盤,與原住民你來我往打的不亦樂乎,馬鐙的技術就被人給“山寨”了。馬鐙的技術普及大大促進的歐洲騎兵的發展,讓複雜難學的騎術變的容易,壯大的騎兵的基數,而馬鐙運用的三角穩定原理也擴展了騎兵的戰術。馬鐙的西傳被史學家認為開啟了“騎士時代”,從軍事上誘發了最初的歐洲封建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