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危機近在眼前 黃金會是最好的配置嗎?

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發生在1987-1988年,第二次是1997—1998的亞洲金融危機,第三次是2007—2008因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

金融危機似乎每10年發生一次,而現在距離2008年剛好10年。那麼,2018年會爆發金融危機嗎? 如果爆發金融危機,大家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近一兩年內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不能只是通過週期來判斷,而應綜合多方因素進行判斷。

回望過去,危機的發生往往和過度槓桿、鬆散的監管以及過多的衍生品有關。

比如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主要原因就是過度槓桿和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當時的美國,許多信用等級差的人都可以通過銀行獲得借款買房,而且首付低到5%甚至零首付。

後來,美聯儲覺得房地產泡沫過大,就開始加息來抑制通脹和經濟過熱,沒想到這一加息,導致很多信用差、收入低的貸款買房者還不起貸款了。於是越來越多的次貸違約出現,大家都爭先賣房,房價就下跌,房價下跌讓一些人覺得自己虧了,所以強行違約讓銀行收回房子,房價跌得更厲害了……

這種“滾雪球式”的市場恐慌,便使危機從房地產業蔓延到整個美國金融業,並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直到如今,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經濟體,仍在處理和應對這次危機的各種“餘波”。

如果金融危機近在眼前 黃金會是最好的配置嗎?

如今,2018年已經過半,美國貿易戰的鼓聲也越敲越隆,下半年全球經濟,會不會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目前來看,還不用特別的緊張。美國經濟的復甦已經進入到了加息週期,今年已經加息兩次,後半年估計還會繼續加息,而歐洲經濟也開始觸底反彈。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延續貶值態勢,目前市場上仍未見央行明顯干預跡象,考慮到中美互徵關稅的局面已成定局,人民幣在市場推動下的貶值似乎也在央行的默許範圍之內。

從基本面看,中國的經濟也不差,比如工業企業利潤仍在改善,經濟活力也在逐漸增強。並且,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經比較低,主要靠內需拉動。而隨著我國金融逐漸穩定,對房地產的調控也在不斷探索中,因此沒有必要悲觀。

所以,不用過於擔心這一兩年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你只要記住,這世界不會永遠只有一種狀態。週期的力量可大可小,事在人為。

那麼,如果真的有一天,金融危機還是不期而至了,我們買什麼資產?

這幾年中國的富人都在往外跑,把資產往國外轉移或者購買美元資產。富人的嗅覺往往比大部分人要敏感。

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房子、股票往往跌得很慘。比如2008年前後,深圳不少地區的房價幾近腰斬。

所以,如果你在危機之前買房子,那就虧大了。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沒法判斷危機的到來,而只看到房價的不斷上漲,甚至有人認為一線城市房價永漲不跌。對於這種想法,暫且不說正確與否,但只想提醒:學會敬畏市場的力量,結果總是好的。

金融危機後期卻是買房的好機會,因為這時候房子已經跌了不少,買房子肯定要比危機之前買要便宜不少。

所以,建議大家現在不要去買房投資,這幾年最好保持資金的良好流動性,平時主要是配置短期銀行理財、國債和貨幣基金,再小倉位配置一些優質P2P理財和基金。

一旦金融危機真的出現,有了這些現金,你一方面不用太過於為生活水平降低犯愁,一方面也可以為危機後期買房準備資金。

另外,大家都有聽過“亂世買黃金”的理論,這種說法到底可靠不可靠呢?

從2008年的次貸危機來看,實際上黃金也曾出現一輪下跌。2008年3月,美黃金從1030附近,半年時間跌到680附近,也算是腰斬了。所以,黃金也並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立即上漲的。

不過在2008年後半年開始,黃金止跌反彈,一路上揚,一直漲到了2011年的1920美元附近,漲了近3倍。所以,哪怕是出現了金融危機,買黃金也不用一次性就全倉買入,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跌的時候投一些,再跌就繼續投一些。任何時候都不要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