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夏季體內的溼氣非常重,人體的脾胃就會非常的虛弱。脾為溼土,喜燥惡溼;溼盛導致脾虛,脾虛亦致生溼,二者往往互為因果,因此,如果不及時健脾除溼,溼氣症狀會越來越嚴重。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溼氣長期不除,到底會產生哪些害處?

首先,溼氣會不斷的侵犯你的脾胃,造成脾胃失調,進而溼氣會對腎臟、心肺起到影響,慢慢的身體內部的肝臟、膽、膀胱等,都不能倖免。也就是說,我們的肝臟、脾臟、肺部、腎臟、胃部都可能有溼氣,一旦溼氣過重,那就危險了。

一、心臟出現溼氣

當溼氣出現在心臟,則會引起眩暈、中風、失眠、心悸等。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二、肝臟有溼氣

當溼氣出現在肝臟、膽部時,會造成黃疸、肋痛、膽脹的發生,甚至因為溼氣重,而出現結石。

三、脾部出現溼氣

當溼氣出現在脾臟,則會出現便秘、痢疾、便血等。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四、肺部有溼氣

當溼氣出現在肺部時,會引起咳嗽、痰症、哮喘等。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一旦體內聚集了溼氣,各種疑難雜症都會找上門。中醫認為,溼毒是萬病之源,所以說為了更好的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行以及遠離疾病的產生,在日常養生事項中做好祛溼排毒的事項尤為關鍵。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祛溼方法一、艾灸

艾灸身體4大祛溼穴位 中醫專家指出,艾灸是一種很好的祛溼方法,常艾灸身體4大祛溼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溼效果。

一、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二、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溼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三、關元穴

位置: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功效: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四、隱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艾條灸5-20分鐘。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祛溼方法二、食療

將具有健脾祛溼效果好的食材,製成茶包飲用,每天堅持喝,既簡單又方便,是一種不錯的祛溼方法。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祛溼食材如: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等。

烏草根梔子茶:取以上祛溼食材各0.5克,混合按照1:1的比例配製成小茶包,每天取一包,泡飲即可。

祛溼方法三、泡腳

溼氣入侵身體,五臟六腑會有不同的損傷!學會三個方法,祛溼保健

對於體內溼氣比較重的人來說,不妨用艾葉來泡腳,能有效的去溼。用艾葉泡腳除了能去溼以外,還可以去除體內的虛火。當你們出現牙齦痛、喉嚨痛、口腔潰瘍等虛火症狀時,不妨用艾葉來泡腳,去火效果是比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