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衛輝:探訪太行山區古村落小店河


上週末,我和影友驅車沿107國道一路南下至衛輝,出衛輝府沿省道226線上山,經塔崗水庫過棋盤山隧道繼續前行1公里多,即到達了嚮往已久的國家首批傳統村落——小店河,探訪豫北地區規模最大、原有風貌最完整的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築群。

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築群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嘉慶年續建,興盛於同治、道光、光緒、民國年間,至今已有近300年曆史。整個村寨房屋坐西向東,縱貫南北,現存有寨門、寨牆、10座院落、23進四合院、86座499間房屋。圖為昔日通往古村的寨門。

整個村落環境優雅,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地勢更具特色,從遠處看像一個巨龜,依山而建的古城堡式建築群坐落在神似龜背的山腰上,寨門建在龜頸上,右下角的龜頭伸向滄河,猶如“神龜探水”,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龜背寶地”。2012年底,成功入選第一批中國古村落。


據當地史志記載,小店河是由閆氏十世祖閆榜在滄河邊上建了一座小店鋪,因此而得名。該村建築風格採用明清時期硬山式結構,分別有民間閣樓式、閨閣繡樓、公子書房、貞節牌坊、後花園等。圖為來自安陽的人文地理攝影師正在實地探訪、拍照、求證。

整個建築群既有供前後共行的通道,又有連接各個院落的以八卦形式設計的通道衚衕,既封閉獨立,又各行其道,四通八達。相信只有來小店河古村落有玩過的人,才會真正有“小徑通幽”的感悟。

中午12:30天氣炎熱,看完了整個古村落,我們一行三人在村口一個名叫“靈龜山莊”的農家樂留駐了腳步。開店的一個女老闆,地地道道的山村農家少婦,待客人很熱情的。她叫小翠,先把我們讓到空調餐廳,馬上就去張羅飯菜。

小翠說,所用食材八成以上都是自家產的,正兒八經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孩子他爹去縣城採購腐竹、海帶、調料等物品了。今天,她要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拿手菜”。

她在孃家當閨女時候,就跟父母學了手好廚藝,父親是村裡紅白事兒上多年做飯的“老師兒”,從小耳濡目染受了薰陶。圖為小翠正在操作間忙活著。

小翠說,孩子她爺爺奶奶在山上散養的土豬、山羊、柴雞、兔子,加上他們自己種植的各類蔬菜,她能做出二三十道菜來。看著眼前這個皮膚黝黑、幹練、利索、快人快語的80後少婦和她手中上下翻飛的“山雞燉蘑菇”,我羨慕得早已“垂誕三尺”……

小翠的老公叫宋海印,他們雖然不是小店河的坐地戶,但他們的上上祖輩是給閆氏大家族長期“打工”而留居小店河的,他們與閆家關係向來十分友好。初中文化的她,也是奔著小店河厚重的文化氣息,由堂姐介紹而嫁入這裡的。

2013年村裡進行大規模、搶救性開發、修復建設以來,作為有文化、有想法、想幹事兒的新生代農民,小翠和老公一拍即合:一個“管吃管住”的農家樂——靈龜山莊開張了。

“靈龜山莊”在經營上以人為本,很靈活,飯菜和住宿都很“親和”;客人留宿的房間都是石頭房,床上用品是小翠自己織的粗布單。

小翠說,她們家現在5口人,上有公公婆婆,她和老公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除了村裡分的幾畝責任田,公公又開墾了一些山坡地,這也為她經營農家樂提供了堅實後盾。圖為小翠在忙完之後清洗刀具。

下午2:00時分,我們走出了農家樂,小翠送出家門、送到村口,揮手道別。……再見了,小翠!再見了,小店河!!

歡迎關注【圖說安陽】頭條號,她將全方位、多視覺讓你瞭解古都安陽及周邊地市,為你帶來有溫度的社會新聞和紀實圖片。新華社簽約攝影師、自由職業新聞人畢興世歡迎提供新聞拍攝線索並轉發、收藏、評論,發表你的觀點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