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第158篇推文 正文:317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王一小发文专属福利

都说大海的惊涛骇浪十分凶险,但农业创业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以万计的农业“淘金”者往往会因为“下海”前没有做好准备,在碰到巨浪时就丢盔弃甲。

也有数不清的试探者在看到前辈们的失败后缩回了拳脚。

但是数以万计,并不代表全部。

那些获得成功的人更不会因为属于少数而被忽略不“记”。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虽退伍,军魂犹在】

挨了十五年的风霜雨雪退伍后,邱发荣选择了依旧是风吹日晒的农业创业路。

哪知一腔热血让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遭受无数怀疑和冷眼相对,有委屈,有无奈。

但就凭着那股子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儿,邱发荣把挣来的所有资金用来办学,修建科普学培训学校,为乡民们提供学习技术的场地,势必要将攀枝花芒果名扬千里。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能够对家乡带来一点点改变,我便觉得我的人生是圆满了。”

几年时间,多年的积蓄见底。

可贵的是邱发荣潜心钻研芒果种植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前,他迈着军人的步子。

现在,他用军魂迈着众多农业人的不敢迈的步子。

【变卖家产,只为梦想】

2007年曾湘娥来到了新疆阿克苏——满眼望去都是戈壁和沙漠的地方。

顽强的胡杨精神触动了她的心弦,辞去工作,变卖上海房产,买下240亩土地,把家安置在果园。

这一待,就是11年。

在曾湘娥眼里,每棵果树都是一个生命,她不懂什么是有机不有机,她只知道施化肥、打农药,果树就会短命。

她坚持使用羊粪、豆渣混合而成的有机肥,借助800多只鹅建立起有机生态链除草除虫。

面对每一个将苹果运出果园的商家,曾湘娥都严格要求他们的运输、储存等细节,避免苹果出现皮软肉寡味不甜的现象,这样才不损阿克苏糖心苹果的名字。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曾湘娥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勤奋,将这片希望之地打理得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问她有没有动摇的时刻?

她摇摇头,半晌,笑着回答道:

“尊重大地,细心呵护每一棵果树,种出安全、健康的好水果,收获大家在安心吃水果时的笑容和赞赏,是我永远的使命。”

西域的绿洲显然是厚爱这位湘妹子的。

这不,今年的果园又是一个丰收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李兴前,米易县攀莲镇的一个六旬老人。

本该安享晚年,却雄心壮志地开辟了一片农场基地准备大干一场。

可第一年,大雪霜冻,果苗受灾就足足让他亏损几十万。

一般人怕是早就偃旗息鼓了,但他却依旧信心高涨。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他说:“年纪虽然大了,但是思想一定不能落后,互联网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

信错人可以理解,但是信时代注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300余亩地的果园预计明年就会进入一个丰产期。

【葡萄万千紫,须让巾帼眉】

美如画卷的百亩葡萄园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唐秋娟的心血。

葡萄的选种、栽植、管理、销售等所有环节都有唐秋娟的身影。

“一介女流,能行吗?”

可就是这么一个妇道人家,硬生生地挑起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梁。

起早贪黑在园子里忙活着,把身心都奉献给了这份自己爱的事业。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偶尔还有摄影协会的摄影师成群的过来拍照,不过冬季已经没有葡萄,明年夏季葡萄成熟,这里会更加漂亮。”

都说认真工作的女性样子是最美的。

这时候的唐秋娟,实属绝代风华。

【众志成城,不做鱼肉待刀俎】

“可悲的是,我们安岳作为柠檬的大型生产基地,却没有柠檬的销售定价权和话语权;就像案板上的肉,等着采购商来宰割。”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44岁的易奎。

在工地上摸爬滚打16年让他有了一定的家底。

在看到了农业的机会和听闻家乡人种柠檬的困境后,他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回乡打拼。

挨家挨户说明情况,被当做传销、被说成“痴人说梦”。

长此以往,不受打击是不可能的,好在一直有“梦想”支撑着。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2017年,安岳县万达柠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搞柠檬品牌之路终于启程。

目前,联合社的规模种植户社员已经达到260余家,种植面积达62000余亩,商品果的年产值估算可达6亿元!

【尝尽冷暖辛酸,终得大梦偏安】

“那时候,亲戚朋友们看到我都害怕,怕我又来借钱了!”

粟德军讲起创业之初的艰难,不停地摇头叹气。

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持续了六七年。

过大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守岁,但粟德军家连个红灯笼都舍不得亮,为什么?

——“浪费钱!”

这么缩衣节食的人,却生生在自己的鱼塘和种植基地耗费了几十万。

周围人都劝他放弃算了,可就是在独自支撑着自己的每个夜晚,粟德军都会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不要放弃。

而今,年产值上百万的养猪场,40亩鱼塘和刚种下的一百亩核桃树,终于让粟德军迎来了自己创业的春天。

【一生坚守为一梨】

400g丰腴大果,薄薄金色外皮包裹着的白而细腻的香甜果肉,肉厚核小,丰沛果汁滴滴透亮,口口清甜。

这是王正庄梨园里面普通的梨子而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批热血青年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浪潮,当时的王正庄在农业科技的道路上义无反顾,至今已有50余年。

按理说带着知识“下海”做农业会很快成功吧!

可现实总是无情打击;经过多个项目失败后最终“被迫”选择了梨子。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做农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搞研究”

王老先生感叹的说道!

而今,年近古稀的王正庄以“新农人”的身份在与果树和农业打交道。

50后“新农人”的坚守,12年的潜心开发,才有了这细皮嫩肉、清甜多汁的“正庄梨”。

【借肝胆魄力,强抓机遇】

大家都知道乌骨鸡好吃,却一直认为黑皮毛黑骨头的羊是剧毒的东西。

曾经养过黑天鹅,獭兔,林麝等动物的张丰文,一鼓作气,直接把全部身家压在了这种全身乌黑的羊身上。

但光有魄力,抓住机遇也不代表就能成功。

一场突如其来的羊瘟让张丰文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养大的1000只黑羊几乎全军覆没。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当时天都塌了,想马上跑路,要不然就跳河自尽算了!”

张丰文说起当时的情况一直摇头叹气。

庆幸的是,他熬过来了,疫情解除的时候便又是一次机会。

因为量少,一斤乌骨羊肉要卖三百多元,他开始往周边一些高档酒店销售乌骨羊。

仅一年时间,就销售出去了近千只羊。

加上他养的黑天鹅,一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50多次相亲失败只是为了等你】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养猪的,一个人在山上吃住,白天割猪草,晚上巡猪圈。”

“养猪?!算了算了,先前他们没给我说清楚。我这个人,打死都不嫁给养猪的,天天脏的要死,要我跟着你去铲猪粪,喂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前前后后,高静波至少相亲50次了,没有一个谈得拢的。

他说:“就因为我是个养猪的就万般嫌弃,有些人说话真的太伤人了,有些时候听得我想打人。”

姻缘谈不拢倒是其次,毕竟还有巴拿马香猪和高静波相守。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可当100头香猪在20天内就死了70头的时候,高静波几乎崩溃。

存活下来的30头火种被高静波发誓要像宝贝一样对待。

总算,等到了它们长大,也在相亲失败50多次之后,等到了自己的那个心上人——杨乐平。

“我第一眼见他的时候,觉得长得挺帅,他对事业热爱的感觉,我还记得很清楚。”

在销售能手妻子的帮助下,从最传统的销售方式改变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到2017年9月,高静波的香猪利润已经高达45%以上,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

【这一杯浊酒,敬你们】

在这个人人皆谈梦想但极少努力的时代。

我们赞赏褚老的励志,畅传马云的梦想,却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

做农业的人,成功是条绝路

这么多人,在农业创业这条路上,即使是成功,也都是拼死熬过来的。

想起马云的一句话: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所以不要说“这样行不通,那样不得行”。

也不要对怀揣农业创业想法的人轻易露出“你这是痴人说梦”的不屑表情。

因为,总有这么一批人,能够穿越沙漠的荒寒黑夜,砥砺前行,触碰阳光。

年岁易逝,初心不改。

一小和二小此时无话再说。

只想盛满一杯祝福的浊酒。

敬老一辈农业创业先锋的风骨,也敬正在农业奋斗路上坚持不懈的你。

——纵年华老去,举杯酒敬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