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艦載機研製成功,研發團隊付出多大?工作強度很多人做不到

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夢想,縱觀如今戰鬥力第一的美國海軍,擁有11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遊蕩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好不氣派,我國海軍的建設起步較晚,而且起點也很低,剛成立的時候連艘像樣子的大船都沒有,但是我國並沒有放棄,幾十年來的奮鬥,到最近這幾年,海軍戰艦“下餃子”般服役,4年來建造的軍艦數量比西方國家幾個國家海軍戰艦總數還要多,隨著遼寧艦具備了初步戰鬥力,首艘國產航母即將第二次海試,我國海軍正在走向深遠的蔚藍。


歼15舰载机研制成功,研发团队付出多大?工作强度很多人做不到​我國海軍建設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跟默默在身後付出的科技工作者是分不開的。回想起我國剛剛提出要建造航母時,其它國家一片質疑,因為在這條路上,前面有著重重的困難在等著,比如在艦載機方面的沉澱幾乎為零,更沒有一名艦載機飛行員等等,但是我國並沒有理會他人的看法,埋頭苦心專研多年,終於研製出了殲-15艦載機,當殲-15艦載機首次在遼寧艦甲板上起飛和著陸時,又有人質疑沒有夜間作戰能力,直到前段時間,遼寧艦完成夜間起降訓練,表示著遼寧艦具備了初步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就在這時候,外界那些質疑聲終於沒有了。

歼15舰载机研制成功,研发团队付出多大?工作强度很多人做不到​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形成戰鬥力,除了飛行員的高超飛行技能之外,還有殲-15戰機設計團隊在背後的默默奉獻,我國艦載機的研製剛起步的時候等於是一張“白紙”,外國對於該技術又是嚴密的封鎖,所以我國能夠借鑑的資料和經驗少之又少,一切都只能慢慢摸索,但是艦載機是我國航母事業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必須得突破,為此殲-15設計團隊打起了一場攻堅戰。

歼15舰载机研制成功,研发团队付出多大?工作强度很多人做不到​據沈飛方面的介紹,殲-15的整個設計團隊大多數都是早上6點起床,晚上經常加班到11點之後,很多人還要經常出差,時間在9到10個月左右。另外,承擔摺疊結構件任務團隊有時候一人要同時操控三臺機床日夜趕工,有時生病打完點滴馬上又重新迴歸工作崗位,負責研發的人員每天睡覺只有兩三個小時,為的就是要解決技術瓶頸,如此高的工作強度不得不讓人敬佩。
歼15舰载机研制成功,研发团队付出多大?工作强度很多人做不到​正是有著這些團隊在背後的刻苦專研,堅持不懈的默默奉獻,我國終於實現了艦載機的零突破,在殲-15艦載機的成功之後,他們又在著手研製重型電子戰艦載機,為國家海空安全鑄就堅強鐵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