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谋士,又称幕僚,是指在当权者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足智多谋的谋士,也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

国古代的五大谋士

第五位:刘基

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天文学家。民间曾经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湖刘伯温”的传言。

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1360年刘基加入朱元璋的幕府,在对战陈友谅时,刘基建议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被采纳。当时,陈友谅攻陷当涂,拥兵60余万,有战舰百余艘,一时气势无两。陈军南下时,所有谋士都劝朱元璋投降,或者转移阵地,只有刘基说:“凡言投降者,应尽诛之”。在刘基的建议下,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扫掉了他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明朝建立后,刘基明哲保身,归乡隐居,成为朱元璋老臣中无数不多能善终的人。

第四位:范蠡

范蠡是吴越争雄时期的历史人物。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兵败,范蠡劝他忍辱负重,保全实力。

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之后,范蠡和勾践被罚入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范二人受尽了屈辱,他们每天给吴王当马磴子,伺候吴王上下马。冬天他们住没有火炉的房间,夏天他们要穿厚重的衣服。有一次吴王便秘,甚至要勾践去尝他的粪便,勾践没有办法,只能照做。

过了几年,范蠡被放回国,他挑选了一名绝色佳人,还给予精心指导,这个人就是西施。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西施被送到吴王那里去。果不其然,吴王被西施迷得神魂颠倒,再也无心管理政事。同时,范蠡在国内韬光养晦,大力发展经济,训练军队。终于,十几年后,强盛起来的越国打败了吴国,越国国君勾践也成功回国。

打败吴国后,范蠡激流勇退,逍遥于江湖,成为一代富商。

第三位:孙膑

孙膑这个人来头不小,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的后人。

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孙膑年少多艰,出师后,他来到魏国投奔师兄庞涓。庞涓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觉得孙膑比自己能力高,把他施以膑刑,砍去双足。当时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帮他逃到齐国、

到了齐国后,孙膑和大将田忌成为莫逆之交,他在“

田忌赛马”故事中所运用的方法,被认为是“策对论”的最早应用。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成功退敌。之后在马陵之战,孙膑再次使用此法,袭击魏国首都大梁。经此一役,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后人为了纪念孙膑,把他列为唐朝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时刻供奉香火。

第二位: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为了报灭国之仇,他曾经刺杀过秦始皇。

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投靠刘邦后,张良在鸿门宴中劝刘邦讨好项羽,保存实力,他疏通关系,让项羽叔父项梁保护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全身而退。后来,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帮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被刘邦赞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良此人极其精明,早就料到汉朝建立后刘邦会卸磨杀驴。他早早地就告老还乡,在家乡安然度过晚年。

第一位: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

中国古代五大谋士,诸葛亮不够格,张良仅排第二

当时齐国还是一个非常疲弱的国家,管仲上台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先后消灭了谭、遂两国,又把鲁、宋、陈、蔡、卫五国召为小弟,大大的加强了国力。公元679年,管仲建议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在鄄会盟,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把他的后人都封为大夫,世世代代接受荫封。

以上是小编的看法,您心中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欢迎来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