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 稀世珍寶《五銖銅錢》

此錢幣紋飾飽滿,工藝考究,鑄造精良,包漿肥厚,土沁較明顯,綠繡自然,字口清晰,五銖錢是中國古銅幣名。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五銖”銅質大錢,存世更是極少,罕見品,泉界大珍。整體大小比較規整,品相保存完好稍有磨損,無大礙。經老師鑑定為臻品!有較好的收藏價值!

專家推薦 稀世珍寶《五銖銅錢》

正面

專家推薦 稀世珍寶《五銖銅錢》

背面

名稱:五銖銅錢

類別:錢幣

年代:漢代風格

持寶人:呂先生

聯繫方式:私信諮詢

五銖初始

五銖錢自西漢武帝元狩五年至唐武德四年,鑄造歷史長達七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貨幣品種。其流通地域之廣,影響之深,在中國貨幣史乃至世界貨幣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武帝初,行四銖半兩。建元元年(前140年),鑄三銖錢(“令縣宦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建元五年(前136年)停鑄三銖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重鑄三銖錢並造皮幣和白金(銀)幣。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廢三銖錢,詔令郡國鑄五銖錢(”有司言三銖錢輕,易奸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銖錢,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 籀 焉“。---《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

五銖錢的字文得名源於它的重量:枚重五銖(注:以西漢一斤為250克算,一銖約0.65克,五銖約3.25克)。可以推測五銖錢的重量是源於四銖半兩與三銖錢等值,民不樂意用之,則私鑄成風,故廢三銖行五銖。古人造字以紀數,起於一,極於九,五為中數,亦表天地人和。

幣制改革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啟用。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後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曆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西漢時的五銖錢有郡國五銖、赤仄五銖、武帝三官五銖、昭帝五銖、宣帝五銖、宣帝五銖、元帝五銖、成帝五銖、哀平五銖。西漢另鑄小五銖,又名“雞目五銖”,自武帝始,至宣帝達到巔峰。

不良影響

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拼命鑄錢,使得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民眾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靠出賣勞動力來餬口;或者是鋌而走險,加入私鑄行列,企圖賺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鑄而死亡的近萬人,而私鬥殞命的、畏罪自殺的都無法計算,可見問題非常嚴重。

五銖錢發行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5釐米左右,重約3.5-4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彷彿如一箭鏃。少數錢上有一橫劃。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紺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瞭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的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說,都具有偷工減料不夠五銖重的現象,而且越鑄越輕,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兩、三銖錢覆轍的現象。政府改鑄五銖錢,主要目的是樹立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以徹底解決私鑄問題。各郡國官吏,因舊的習慣難改,依舊上下聯手,以謀中飽私囊。漢武帝採納了公卿們的建議,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國的鑄幣權,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統一貨幣發行,從而防止了另一次惡幣的泛濫。

  • 漢朝

    漢朝(前202—220年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三個時期,共歷三十帝。

  •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

  •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

兩漢時期奠定漢地範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在科技領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成交記錄

清青玉人面五銖錢形珮-----成交價:RMB1,215,000---成交日期:2013-05-20

漢“五銖”銅範,內含“五銖--成交價:RMB1,149,500---成交日期:2013-11-23

五銖錢坯二枚---------成交價:RMB1,575,000---成交日期:2012-06-04

漢代五銖錢範(12格)----成交價:RMB1,450,000---成交日期:2011-05-17

申錫五銖錢壺---------成交價:RMB1,246,400---成交日期:2011-10-15

五銖錢一枚---------------------成交價:RMB1,600,000---成交日期:2010-06-05

六朝剪邊五銖銅製母範(邊長--成交價:RMB1,130,000---成交日期:2014-05-23

如喜歡的收藏家可私下諮詢,非誠勿擾!

如喜歡的收藏家可私下諮詢,非誠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