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感激涕零原来出自这里!刘禹锡一首咏史诗背后的历史故事!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 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 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平蔡州三首》的中第一首,头两句写的是蔡州城大兵压境的情景,接下来四句描写李愬将军攻城的情景,随后四句写城陷以后的情景,最后四句描绘了消灭叛军实现统一后的蔡州城内的祥和气氛。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其子吴元济因未能替他老父的位置,秘不发丧,拥兵自立,并纵兵焚烧掳掠附近各县。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多次派兵进击吴元济的叛军,都未能取胜,力主讨伐的宰相武元衡竟被叛军刺杀。

成语感激涕零原来出自这里!刘禹锡一首咏史诗背后的历史故事!

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亲自督师讨伐吴元济。作为部将的驸马李愬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任平定叛将吴元济的前锋。李愬是位颇有谋略的将官,他在接受任命后,没有立即出兵攻击,而是先行花大力气整顿军队秩序,同时努力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他又像当年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一样,亲自到士兵们中间去慰问他们的疾苦;而对于那些一时误入敌营的将士,他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使他们再为国家效力。因此,那些被俘获的将士就把敌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愬。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见时机已然成熟的李愬便率军出发。因为善于观察形势,所以他瞅准战机后遂猛烈发动进攻,并连连取胜。等到第二年冬天,天空正下着鹅毛大雪,在这天寒地冻时刻,许多人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将军李愬居然会亲自带领着他的骑兵敢死队,冒着凛冽寒风和混茫大雪,夜行100余里后直袭吴元济所盘踞着的巢穴蔡州。

成语感激涕零原来出自这里!刘禹锡一首咏史诗背后的历史故事!

到达蔡州城下时,守门敌军还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而李愬却已率军翻越城墙,突进里面去了。正在睡梦中的吴元济绝对想不到官军竟会冒着大风雪迅速来袭;即便接到亲兵报告,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并未作出明确要抵抗的指示,只是翻了个身后便又熟睡去了。

不到黎明时分,大雪终于停止。此时的官军也已陆续到达城下;而城里的官军与之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蔡州全座城池。同时,入城的官军迅速俘获了正在做着好梦的吴元济。

此时此刻,老百姓听说官军居然在雪夜攻入蔡州城,主帅吴元济也已束手就擒,便都纷纷走上街头相互庆祝。老人们一边回忆着多年来因藩镇割据所带来的深切痛苦,一边享受因官军收复蔡州所带来的兴奋,一时间竟高兴得老泪横流。

元和12年,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淮西割据三十多年后,复归唐皇朝统治。

成语感激涕零原来出自这里!刘禹锡一首咏史诗背后的历史故事!

所以,诗人刘禹锡有感于这不负众望的李愬的机智进攻,以及宰相裴度的有效调度,挥笔写下这具有史诗性质的七言古诗《平蔡行》三首。

《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 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第二首则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并用速描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感激涕零演变成为成语,形容极度感激、感动的样子。

《其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 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 猛士按剑看恒山。

第三首诗通过平叛大军凯旋、各方对平叛的反应,以及平叛后国家形势的安定等方面,来描写淮西平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