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從2016年春天從深圳開始到北京、上海、廣州,房價大幅上漲,成都9月開始跟進,從南延線起步逐步向主城區漫延,2016年國慶各地政府開始推出調控限購限售政策,房價依然止不住地變相上漲,從“全款往裡走,貸款的不要堵在門口”到各種茶水費、渠道費甚至收了10萬誠意金也毀約……一邊是開發商惜售捂盤,一邊是購房者一房難求。

2017年底,成都市政府不得不啟動了公證搖號購房模式。

公證搖號杜絕了茶水費、渠道費,也滿足了貸款購房者的需求,然而,搖號的人卻是越搖越多,從主城成華區三環邊上的中鐵北湖國際城3621人參與搖號,中籤率11%,到同是成華區中環邊上的中鐵青秀未遮山7萬人參與搖號,剛需中籤率1.91%,普通中籤率0.56%,多少人一次次排隊搖號無望,幾近崩潰。

為什麼越搖人越多呢?

這都源於房價暴漲的賺錢效應,源於大家對後市房價會繼續上漲甚至暴漲的預期。房子太好賺錢了,辛辛苦苦工作一年,還賺不了10萬,一套110多平的房子,從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就可以爆賺百萬,甚至更多,這是多麼誘人的利益啊!誰還願意安安心心、老老實實地工作,趕快去搶房子啊!搶到就是賺到!

一時間,不管需不需要房子,只要能湊足首付的,都捲入房市之中,大家聊天,不到3分鐘,準會扯到房市上。沒有購房資格的,拿著七大姑八大姨的資格衝入房市,才不管什麼將來可能出現的產權糾紛,反正肉爛了在鍋頭。

正是這種瘋狂,創造了7萬多人搶房的奇蹟!

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房子真的會一直這麼暴漲嗎?真的有這麼多人需要房子嗎?

環顧自己周圍,絕大多數人早已擁有兩套甚至三套住房,仍然熱情地投入了搖房之中,大家一門心思搶房,只因找不到更合適的投資渠道,怕錢貶值,期待房產能幫自己躲過貨幣貶值。可是,房子是資金的避風港嗎?

經過此輪瘋搶瘋漲,已經透支了多少年的購房需求,加上住房多渠道供給機制的落地,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產權房等等的到來,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將來租給誰?賣給誰?

一位重慶的朋友告訴我,這麼多一線、新一線城市都限購了,只有重慶未限購,房價也未出現翻番的暴漲,是因為重慶前幾年就開始建公租房,每個區都有不少公租房,為重慶市民和準市民託底,只要有務工單位出具工作證明,就可以參與公租房的搖號。重慶個人房源出租的價格也受公租房的影響價格較低。

也許,現在的重慶就是成都的未來。在目前成都公租房沒有批量上市的背景下,由於地鐵成網的便利,許多租房的年輕人,寧願把目標放在價格便宜的睡城,也不選擇市中心擁有各種便利的出租房,市中心被空心化的現象逐漸顯現,因此買市中心公寓的要特別小心了,銷售動不動租金就可達四五千的誘人說辭,值得商榷了。

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再看看以下幾個跡象,就知道若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的話,怕是要落空哦!

一、5月初“住建部的12城約談”之後各地調控政策的實質性落地:

住建部約談後,各地政府調控再次加碼——成都的“5.15新政”,將房市高位鎖定,這其實是對每個公民的最好保護。面對已經打響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必須要儘快完成產業結構升級。為此就不能再走土地財政的老路,任由房地產泡沫吹大。

近期華為生產基地大規模搬遷,一次性工將2700名員從深圳搬到東莞松山湖。雖然華為宣稱總部永遠留在深圳,數千人一次性搬離深圳的舉動,還是引起巨大震撼,為深圳的未來提出了預警。房地產對於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由於房價的攀升越來越明顯。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因為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因為汽車。

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不知道,肯定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給企業的流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企業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一個城市要發展,產業是最重要的,是聚集人的基礎。

產業要發展就需要土地,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既然要發展大工業、引導大工業,就要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過高的房價,對於城市的發展,是一種戕害。

“中國芯”和中美貿易戰(中國產業升級戰)已經給國人拉響了警報,中國已經走到必須著力打造核心技術的路上,大家不要一廂情願地認為,政府為了GDP最終會回到土地財政的路上,房地產的盛宴還會像以往的調控一樣再繼續。

二、近期新推出的“公司限購”:

繼西安、長沙和杭州直接暫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在其限購區域內購房後,上海7月2日出臺規範企業購房的暫行規定,提高了公司購房的准入門檻,比如,企業在上海市購買商品住房必須同時滿足設立年限已滿5年,在上海市累計繳納稅款金額已達100萬元人民幣,職工人數10名及以上且按照規定在該企業繳納社保和公積金滿5年等條件,並將再次上市交易年限由3年增加至5年。該“補丁”杜絕了“殼公司”炒房行為,使部分樓市投機者或中介機構通過註冊多個殼公司搖號,增大中籤幾率、規避限購的行為得到抑制。

三、棚改規模控制:

1、棚改貸款(PSL)已經實質性收縮。

今年前3個月,PSL增量是30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幾乎翻倍。然而,再看看5月末數據,四五月份的PSL增量僅有1330億元,即使加上6月份的預估增量,恐怕也只有2000億元左右。這一數字遠低於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速幾乎為0。

PSL貸款一旦收縮,棚改就失去根本的資金來源,也減少了一大塊購房需求。

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2、國開行項目審批權已經上收。

從年初國開行棚改項目審批權就上收,且要求“新增項目謹慎受理,存量項目仍舊執行,但也要視具體情況來區分。”這意味著已經進行的棚改項目不會受到影響,但新增項目卻要從嚴從緊。

3、多地明確表示,將減少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取消對於貨幣化安置的獎勵補貼。

山東首次取消貨幣化安置獎勵,不再鼓勵貨幣化補貼;湖南則提出,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市縣,要及時取消棚戶區改造貨幣安置優惠政策;廣東則提出,控制棚改成本,實現收支平衡,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4、全國百城庫存已經跌回6年前,去庫存已經完成任務。

根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數據,當前百城庫存規模已經跌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

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都不再成為問題。支撐去庫存的種種政策,也沒有理由再繼續維持。

以上是幾個政策層面上的變化。

房市實際表現呢?

一、成都樓市出現了一種“新”購房模式:只要你符合購房資格,可以直接到售樓部購房。

成都100%中籤率的樓盤頻現,時常會接到銷售電話“主城區,新盤,70年產權,不需要搖號,來售樓部即可簽約購房”,比如:龍湖聽藍灣、藍光長島國際社區等等......當然大多是非中心城區的房子或者是性價比較低的房子。

你是否還抱著買房致富的念想?各種跡象表明這念想怕是要落空哦!

二、二手房市開始趨冷,個別區域出現了價格下降。

二手房的成交極度萎縮,中介大多轉向推銷公寓、異地盤和搖號的尾盤了。

在沒有其他特別強的外力刺激的情況下,大部分持有房產的人主動拋盤的意向不大, 最多是生意失敗、 急需賣房換現金的人來影響一下房價。

慶幸政府及時出手調控房市, 如果國家不出手,任由自由炒作的話, 一步讓成都的均價漲到5萬以上,是極有可能出現深度回調的, 因此目前看應當感謝政府及時出手,流動性鎖住的話, 跌起來,民眾會被動抱團鎖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房價泡沫破裂。

再者鎖住流動性以後,可以防止暴漲暴跌的局面發生,畢竟大量已經坐實價格的2016年之前的獲利盤,有較大獲利空間,跌1/3都能獲利,所以在看跌情況下會賣出獲利,落袋為安的,只要不出現50%-70%暴跌就好,慢慢熬過去會好一點,也許能以時間換空間吧!

這幾年大的消息面上,一直都在吹風,要對所有持倉的盤徵收房產稅, 從土地財政轉換到稅收財政。希望這個時間越長越好,這樣才能以時間換空間,避免房價暴跌,引起金融危機。

唉......假如沒有2016年這一波猛漲,其實大部分城市房價都比較正常了,真的只希望房價平穩上漲,大家都能安居樂業,小有積蓄,略有追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