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說到老街,作為吃貨的阿甘自然要聊老街上的美食了。作為青島最傳統的商業街,中山路上的美食當然也不少。因為整條街的興衰變遷,中山路的商業氛圍在這十幾年經歷了從高峰到低谷,然後又開始慢慢反彈的狀況,所以大大小小的飯店也隨著這種變化不斷變化,阿甘這裡就從南到北把曾經的和還在經營的美食給大家一一道來。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俯瞰劈柴院

青島的門牌號是從南往北由小到大排列的,自然,中山路最南端的一個院子就是中山路1號了,這裡也就是以“中山路壹號”命名的中德兩國美食的聚集地。應當說中山路壹號是中山路上最具代表性的餐廳了,這種代表性一方面來自於其所在的這座建築乃是一座具有百年曆史的德式建築,一廊一柱都透著歷史感。這裡改造時阿甘曾經參與了其中一些工作,知道改造中對大部分的原有內裝進行了保留,包括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那個大壁爐,完全保留了一百年前的樣子。在這裡品嚐純正德國美食的同時,在建築內走走,看看,體味百年滄桑與純正的德式文化才是最有感覺的事情。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從中山路壹號出來,繼續北行,中山路上的餐廳就比較少了,但是支路上還是有不少特色店,或者說是有名堂的店。比如廣西路上的孫氏酒家,湖北路上的白玉餐廳,紅屋牛排,紅寶石等等,都是三十年沒有改變的老字號了。說到這白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在中山路生活工作的人卻無人不知,這店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菜都可以點半份,所以,我們有時候也稱它為“半份”。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白玉餐廳的位置在河南路以西

繼續北行,曲阜路形成了第一個餐飲比較集中的區域,這裡的餐廳大概有七八家,而且曾經是中山路上老字號比較集中的一條支路。二十年前,這裡有萬和春,青島大包和青島飯店等等,這兩年隨著青島飯店一側的拆遷改造,這些老字號都遷了出去,但是有兩家小店卻保留了下來,並且成了中山路周邊最有名的小店,這就是“無名”和“什麼”。‘小店無名吃什麼’,這大概是中山路南段大家都知道的。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相伴相生,但是這是兩家店

再往北去,中山商城出口一側的三角地燒烤,應該是中山路上最有名的了。尤其是這裡的烤魷魚,即便是現在這樣的天氣,路邊一樣有人排隊,就更不要說夏天了,這種排隊的景象大概世紀初稍微少了一點,這兩年基本上又是天天不斷了,這裡的烤魷魚有多麼好吃阿甘不用說,青島烤魷魚最早也是最正宗的,非它莫屬。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當然,這一段上還有兩家店是必須說到的,那就是九龍和餡餅粥。九龍是比較正宗的魯菜,九轉大腸是最拿手的,不過價格比著兩個路口以北的春和樓要實惠不少;餡餅粥則是非常純正的清真餐廳,這裡的牛肉羊肉餡餅和羊肉泡饃都是阿甘最喜歡的美味。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繼續北走,就是中山路上最大的餐飲集聚區劈柴院了。這裡的名店太多,阿甘很難一一說到,但是有三家店是必須要提,那就是江寧會館、春和樓和老甜沫了。春和樓的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以魯菜著稱,也算得上青島最正宗的;江寧會館雖是後期改造時重建,但是特色也基本保留了下來,最重要的就是院內的大舞臺;至於老甜沫等也是青島值得一試的特色小吃。劈柴院裡不僅有美食還有不少典故,這些在上一篇裡阿甘已經說到,在這兒就不再贅述了。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聊聊青島中山路(2)美食

上個世紀初的春和樓

別忘了劈柴院的東側海濱食品店的樓上還藏著一家青島知名的“味道菜館”,來自於師承魯菜大師高秉義的邴大廚,雖然在三樓上,但是卻一直是中山路北段最好的餐館,在味道所有的連鎖店裡算是最早幾家,也是最為正宗的。

中山路周邊也少不了川菜,最重要的應該是保定路上的紅辣椒了。多年前,那裡幾乎是阿甘每週都要光顧的地方,也是紅辣椒最早起家的老店之一。當然還有像天府酒家這樣的老店當年也曾有過極度的輝煌。

中山路的美食流水賬大概就是這些了,限於篇幅,阿甘很難把每家店都寫到,但總的來說中山路上的每家餐廳都有值得一試的理由,也都有值得一嘗的特色,如果你是吃貨,就去溜溜中山路吧。

(記憶所限,必有遺漏,如美達爾、臺北故事、爵士牛排等,請未點到的餐飲大佬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