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卷“植之君子”專題

出品 / 齊浩權

著者 / 季英倫

主編 / 陳柯翰

策劃出品 / 榮寶齋(呼和浩特)分店

出版發行 / 今日美術館出版社

編者按:本卷《植之君子》專題,以歷代經典梅蘭竹菊荷為經,霍春陽、趙少儼師生對談為緯,由季英倫先生歷時近三年採訪、整理,形成五萬餘字專業論述,輔以200餘幅高清影像,細數歷代經典“梅蘭竹菊荷”名作。書中對歷代主題名作從文學、繪畫、哲學、鑑賞等多個緯度進行全景梳理,並深入探討傳統中國畫的傳承和在當下的現實意義。

本卷從選題策劃到最終呈現,歷時近四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書級的專業論著;編者以為,本卷內容無論對中國書畫的收藏、鑑賞、投資,亦或是藝術創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畫》第九卷書影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君子之風自古為中國文人所追求,且以物自比。因此自古文人多以“梅蘭竹菊荷”等題材入畫,借物言志,以筆墨暢神於經驗之中。早在北宋,名儒周敦頤將“蓮”比為花中君子,清代文學家張潮於隨筆小品文集《幽夢影》中言:“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四君子及荷畫於宋而肇始,後興於元,盛於明清,餘緒至今不絕。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元·趙孟頫 自畫像 局部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畫“梅蘭竹菊荷”重在養心悟道,在技的完備中更重道的淳厚。不以物累,不以物傷,於盈尺之中經營心境的平靜與豐滿。揚無咎以梅寫文心之格,吳炳為荷觀宇宙大道,鄭思肖於蘭求其自在,倪雲林寫竹聊其胸中逸氣,沈周借菊喻其平淡天真。自清以降,自不乏名家能手,但去妙品、逸品也遠。求新騖奇,好異尚怪,取他山之石以為玉,或急於事功求脫過早,或不重養心不修文脈,以粗以放為其風格境界,此為不修文、不養心之故。南宋鄧椿雲:“畫者,文之極也。”為畫,先為學,既追先賢之聖典,又通時代之精華,以文修心,以心為畫。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梅花的歷代傳承有“文事”也有“藝事”。而“文事”早於“藝事”,而真正的詠梅文學起於魏晉卓爾不群的士大夫。南朝宋文學家鮑照有《梅花落》傳世,詩中已經突出梅花“問君何獨然”的孤高氣質。有了文學的鋪墊,畫梅的興起也就順理成章,從已有的考古資料來看,畫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在河南洛陽西漢墓中出土的畫像磚上就已有梅花禽鳥並置的圖案組合。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北宋·佚名 花卉四段 局部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史上可考的畫梅圖是南朝名家張僧繇《詠梅圖》,曾記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惜乎不傳。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元·吳鎮 墨梅圖卷 局部 紙本水墨

遼寧省博物館藏

而現存最早的畫梅作品,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為黃筌的《竹梅寒雀圖》。圖中所繪梅花枝橫逸出、精研富麗,屬於典型的“宮梅”一路,而各色禽鳥圍繞梅竹或棲或落,生意盎然。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隋代之後,大唐氣質不是梅而是牡丹,所以儘管有煌煌“唐詩”文事之盛,儘管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義山等一代名家皆有詠梅之佳句,但就梅一節,卻都落在了宋初林逋之後。林逋的《山園小梅》清冷幽淡,閒靜渾遠,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是寫盡梅花的絕代風姿,幾令後代文人才盡。其後北宋詩人王淇嘆曰“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元·鄭思肖 墨蘭圖 紙本水墨 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在梅蘭竹菊中,梅花和蘭花其實有一種疏離的個性,一枝梅或一株孑然獨立的蘭會給人更多幽幽的清冷。“採菊東籬下”,東籬下采的必然是叢菊,淡雖淡矣卻不冷。“空谷生幽蘭”,如果是成片的蘭花,幽又在何處呢?孔子在外周遊十多年,歷聘諸侯,一無所得,自衛返魯的途中過隱谷之鄉,見“幽蘭”雜於眾草之間,頓起身世之感,喟然嘆道:“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這是文學史上最早關於蘭的記載,蘭的意象從一開始就是孤獨的。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宋·趙孟堅 墨蘭圖卷 局部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孤獨,是為了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所以,中國曆代隱士樂於以“蘭”自比,“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他們自重而孤獨,棄人間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隱在朝代之外,卻與四季相合。孔子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山空人寂,水流花開,蘭花的孤獨是內斂的、自我的、安適的。雲捲雲舒,花開花落,蘭花的自在清華、馨香自重只為完成自我。疏疏朗朗,不凝不滯,蘭花的飄逸身形傳承了中國文學藝術史上孤獨的寫意精神。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五代·徐熙 雪竹圖 絹本水墨

151.1cm×99.2cm 上海博物館藏

竹畫由來已久,在出土的漢唐墓室壁畫以及敦煌壁畫中就有它的影子。“竹林七賢”就出土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的六朝磚墓中,孤傲狂放的七賢都要用竹林作為背景,可見其時人對竹子的品性的看重。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北宋·文同 墨竹圖 131.6cm×105.4cm

絹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宋·趙佶 聽琴圖 局部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到宋代編撰《宣和畫譜》的時候,墨竹已經獨立於花鳥科,作為一個單獨的門類被列入。墨竹的興盛,唐末五代已見其跡,藏於上海博物館的《雪竹圖》,就被謝稚柳考證為徐熙的作品。徐熙畫竹“叢生竹筱,根幹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水墨設色”,“而其梢蕭然有拂雲之氣”,可遙想其氣度格局。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宋·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局部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菊花沒有梅花的凌寒貞節,在調性上卻更平和。我總以為菊花的調子,應該是《詩經》風範,天然淡泊中有著自由自在的從容。比如這首《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畫面淡淡的,情感淡淡的,愛恨也淡淡的,淡淡的背後卻是不疾不徐的執著。這種調子不猛烈也不決絕,卻有著自然堅韌的力量。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宋·趙佶 芙蓉錦雞圖 絹本設色

81.5cm×5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菊花最早的記載出自《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花季秋開放,凌霜傲雪,“違時而見珍”,一面成為中國文人傷春悲秋的吟詠對象,另一面,重陽賞菊的民俗,讓菊花又深深地融入了民間,不再是悲傷落寞的歌唱,而是成長於土地的活潑、恬淡與悠長。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飲宴”。因此,菊花在傳統文化中的意象,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在藝術上,遠遠厚於梅、蘭、竹,形成了更為豐富的調性。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宋·吳炳 出水芙蓉 絹本設色

23.8cm×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清·朱耷 瓶花為畫 紙本水墨

梅蘭竹菊在傳統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梅有貞潔出世之姿,蘭有幽谷王者之香,竹有虛心高節之義,菊有淡泊悠然之態。宋朝理學大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卻認為蓮是花中真正的君子,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將梅蘭竹菊都比下去了。佛祖也獨獨的愛蓮,《阿彌陀經》描寫佛國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佛教在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歷代愛蓮者眾,不獨有周敦頤,佛家的眾生將蓮看成佛的圖騰,“我願為佛前的一朵青蓮,沐浴在靜靜的忘憂河上”,又是多少善男信女的心願呢?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一畫》第九捲髮售 200餘幅影像細數歷代植之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